都市小说连载
主角是马春华萨米的都市小说《向阳之歌播放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都市小作者“烧饼油条热豆浆”所主要讲述的是:马春华站在幼儿园门看着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长舒了一口这座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曼斯菲尔德小镇的“向阳花幼儿园”已经运营了五虽然设施简陋——教室是由旧仓库改造游乐设施是社区捐赠的二手但却是附近低收入家庭最信赖的育儿场“马园明天见!”墨西哥裔的清洁工玛丽亚向她挥手告她六岁的女儿露西亚蹦蹦跳跳地跟在后辫子上别着今天刚得到的小红花发马春华微笑着点转身回到教室开始整...
主角:马春华,萨米 更新:2025-07-22 05:14:5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马春华站在幼儿园门口,看着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长舒了一口气。
这座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曼斯菲尔德小镇的“向阳花幼儿园”已经运营了五年,
虽然设施简陋——教室是由旧仓库改造的,游乐设施是社区捐赠的二手货,
但却是附近低收入家庭最信赖的育儿场所。“马园长,明天见!
”墨西哥裔的清洁工玛丽亚向她挥手告别,她六岁的女儿露西亚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
辫子上别着今天刚得到的小红花发卡。马春华微笑着点头,转身回到教室开始整理。
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和“小红花排行榜”,
这是她从中国带来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或表现出良好行为,
就能获得一朵小红花。每月积累最多红花的孩子会成为“月度之星”,
这个简单的激励制度让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都变得出奇地守规矩。“园长,
水管又漏了。”厨房里传来助理林老师的声音。马春华叹了口气,
这栋老建筑的维修问题层出不穷。她刚要去查看,门口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一个身材高大的黑人男子站在门外,手里牵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
男孩穿着明显大一号的T恤和磨破的牛仔裤,低着头,只敢用眼角余光打量四周。“您好,
我是约翰逊,这是我儿子萨米。”男子的声音沙哑,眼睛布满血丝,
“我听说您这里收费便宜...”马春华注意到男子工作服上绣着“假日旅馆”的字样,
袖口还有污渍。她蹲下身,与男孩平视:“你好萨米,我是马园长。”男孩瑟缩了一下,
往父亲身后躲去。“他很害羞...不太会和人交流。”约翰逊局促地搓着手,
“我在旅馆上夜班,白天需要睡觉,没人照顾他...”马春华看了看表,
已经过了报名时间,但她还是拿出了表格:“先填一下基本信息吧,明天可以开始。
”约翰逊填表时手在发抖,留下了几个空白项。“紧急联系人...就写我吧,
我没有其他家人。”他匆匆写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钞票,“这是两周的费用,
我两周后再来交。”马春华数了数,比规定的少了二十美元。她看了看衣衫单薄的萨米,
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收下了。第二天清晨,萨米是第一个被送来的孩子。
约翰逊似乎急着去做什么,把儿子往门口一推就快步离开了,连再见都没说。“来,萨米,
我带你认识新朋友。”马春华牵起男孩的手,发现他的手心全是冷汗。教室里,
孩子们正在按照“晨间流程”行动——挂好自己的外套,洗手,然后坐到指定位置。
这套程序每个新来的孩子都需要时间适应,但萨米的表现尤为糟糕。他不仅记不住步骤,
还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溅湿了全身,慌乱中又打翻了洗手液瓶。“没关系,慢慢来。
”马春华耐心地示范,心里却暗暗担忧。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她,这个孩子可能有些特殊。
午餐时间更是一场灾难。
其他孩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筷子夹菜——这是马春华坚持的中国文化课程之一,
但萨米连叉子都拿不稳,豆子滚得到处都是。当墨西哥女孩露西亚好心要帮他时,
他突然尖叫起来,打翻了整盘食物。下午的“生活技能课”上,马春华教孩子们叠衣服。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把自己的小外套叠得方方正正,萨米却把衣服揉成了一团,怎么教都不会。
“园长,他好笨啊。”五岁的华裔男孩小明直言不讳地说,引来几个孩子的窃笑。
萨米的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马春华立刻制止了孩子们的嘲笑,
但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确实比同龄人迟钝许多。一周后的周五,
约翰逊没有如约来接孩子,也没有来交费。马春华按照登记表上的电话打过去,
旅馆前台告诉她约翰逊已经三天没来上班了。“他说去接儿子后就再没回来,”前台说,
“经理正打算清理他的物品,他住在旅馆地下室。”马春华心头一紧,
看着正在角落里独自玩积木的萨米,决定亲自去旅馆看看。
假日旅馆是小镇边缘一家破旧的汽车旅馆,经理听说她是来找约翰逊的,
不耐烦地挥挥手:“那个酒鬼欠了两周房租,昨天就该搬走了。地下室已经清空了,
你要找他得去酒吧街碰运气。”“那他的儿子怎么办?孩子还在我那里。
”经理耸耸肩:“打给儿童福利局呗,这种事多了去了。”马春华回到幼儿园时,
萨米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脸上还有泪痕。她轻轻抱起孩子,发现他轻得不像个六岁男孩。
第二天,儿童福利局的工作人员来了,一个疲惫的中年女性,文件夹里塞满了类似的案例。
“我们会尽快安排寄养家庭,”她例行公事地说,“但现在系统超负荷运转,
可能需要几周时间。”“几周?那这段时间孩子住哪?”“暂时...还是请您照顾?
”工作人员露出歉意的表情,“您知道,政府预算削减后,紧急安置中心都关闭了。
”马春华看着院子里正在笨拙地试图帮老师浇花的萨米,叹了口气:“好吧,但请尽快。
”几周变成了几个月。萨米在幼儿园的生活渐渐有了规律,虽然学习能力仍然滞后,
但至少不再打翻午餐了。马春华发现他对植物有种特别的关注,
常常蹲在院子的角落观察野花野草,一蹲就是半小时。“这孩子对植物有感觉。”一天下午,
马春华的族叔马德福看着萨米说。马德福是幼儿园的兼职园丁,
一个在中国当过三十年园林工人的老人。“可惜他其他方面...”马春华摇摇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马德福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让我试试教他园艺吧。”于是,
每天课程结束后,萨米有了新任务——跟着“马爷爷”学习照料幼儿园的小花园。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在其他事情上笨手笨脚的孩子,拿起剪刀修剪枝叶时却出奇地灵巧。
“看,这株玫瑰要这样剪...”马德福示范着,萨米目不转睛地观察,
然后准确地复制了老人的动作。“好孩子!”马德福难得地笑了,拍拍萨米的肩膀。
这是萨米来到幼儿园后第一次得到明确的表扬,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随着季节更替,
萨米的园艺技能突飞猛进。他能分辨不同植物的需水量,知道什么时候该施肥,
甚至开始设计简单的小花坛。与此同时,他在文化课上的表现仍然糟糕,
简单的算术题都能让他抓耳挠腮。“园长,我觉得萨米可能有点...特殊。
”林老师委婉地说,“要不要做个测试?”马春华咨询了学区,漫长的评估过程后,
萨米被诊断为有轻度学习障碍,但园艺治疗师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这孩子有惊人的空间智能和动手能力,”治疗师惊讶地说,
“他在植物相关任务上的表现超出同龄人两个年级水平。”马春华和马德福商量后,
决定调整萨米的教育方案。上午他仍然参加集体活动,下午则专注于园艺学习。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很快见效——萨米不再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
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一年后的春天,约翰逊仍然杳无音信。萨米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
甚至有了朋友。他负责的小菜园收获了第一批蔬菜,
孩子们用自己种的胡萝卜和西红柿做了沙拉,
萨米得到了整整五朵小红花——创下了幼儿园纪录。“园长,我想正式收萨米为徒。
”一天晚饭后,马德福郑重其事地说,“这孩子有天分。”马春华有些犹豫:“他才八岁,
将来...”“在中国,学手艺都是从小开始的。”马德福坚持道,“我会教他真本事。
”于是,萨米有了人生第一个正式的“身份”——园丁学徒。
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土壤知识、植物分类、修剪技巧...甚至包括中国园林的审美理念。
萨米如饥似渴地学习,笔记本上画满了植物素描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
马春华开始教萨米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尊师重道”的道理。
起初萨米很难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直到马德福生了一场病。那是个寒冷的二月,
马德福肺炎住院两周。萨米每天放学后步行四十分钟去医院,
给老师带自己熬的鸡汤——这是马春华教他的中国式关怀。
他还会详细汇报幼儿园花园的情况,请老师“远程指导”。“师父,东边的山茶花长虫子了,
我用您教的方法配了辣椒水...”萨米认真地汇报,马德福躺在床上点头微笑。
这一幕让马春华看到了萨米身上最珍贵的品质——感恩与坚持。
她开始有意培养萨米的责任心,让他参与幼儿园的更多事务。萨米十四岁那年,
向阳花幼儿园因为马春华的教育理念开始受到当地媒体关注。
一篇题为《小红花奇迹》的报道让这个简陋的幼儿园突然成了教育创新的典范。
随之而来的捐款让马春华能够扩建校舍,
还建了一个真正的温室花园——这成了萨米的专属领地。“园长,我想考园丁资格证。
”一天,萨米突然提出。他已经是个挺拔的少年,手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但眼神坚定。
马春华惊讶于他的雄心:“那需要很多理论知识...”“我可以学。”萨米说,
“马爷爷说我已经够格了。”于是,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萨米开始准备职业资格考试。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