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推辞,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为难,只是安静地接下了这个看似是“抬举”,实则是“陷阱”的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向晚似乎真的投入了准备。
她查资料,写策划案,在小组群里沟通想法,态度认真积极。
但她提出的方案,总是偏向于校内取景,或者是一些不需要复杂设备和大量人力的简单拍摄。
林薇薇看在眼里,心中冷笑,果然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一点挑战都不敢接。
她立刻在群里提出反对:“校内取景太普通了,体现不出我们课题的深度。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城西那个新开发的文创园区取景,那边环境好,素材也多,拍出来效果肯定高级。”
她的闺蜜们立刻附和。
“可是……那边距离有点远,交通和拍摄时间可能不好协调……”向晚在群里回复,语气带着些许迟疑。
“没关系啊,为了效果,辛苦一点算什么?
设备你不用担心,我家有专业的摄像机和稳定器,我可以带来。”
林薇薇步步紧逼,语气慷慨,“还是说,向晚你觉得麻烦,不想为小组付出?”
这话己经带上了道德绑架的意味。
向晚沉默了片刻,才回复道:“我不是那个意思……好吧,那就按林同学说的,我们去文创园。”
林薇薇得意地勾起了嘴角。
她仿佛己经看到向晚在陌生的环境里手忙脚乱,指挥不力,最后拍出一堆废片,被全组人埋怨的场景。
她甚至提前和闺蜜们通了气,拍摄那天要如何“消极怠工”,如何“不经意”地制造点小麻烦。
拍摄日当天,天气并不算好,阴沉的天空预示着可能下雨。
一行人到达文创园时,己近中午。
林薇薇果然带来了看起来相当专业的设备,但她只是随手递给向晚,语气轻飘飘的:“喏,设备给你,怎么拍就看你的了。”
向晚接过那比她想象中沉重不少的摄像机,显得有些笨拙,她试着调整了几下,眉头微蹙,似乎不太熟悉操作。
林薇薇和闺蜜们交换了一个嘲讽的眼神,好整以暇地站在一旁,等着看她出丑。
然而,向晚并没有立刻开始指挥。
她先是拿着策划案,围着选定的几个场景安安静静地走了一圈,不时用手机拍下角度,然后回到小组中间。
她没有像林薇薇预想的那样慌乱地发号施令,而是先走到顾淮面前,声音轻柔却清晰:“顾同学,我记得你之前提过对镜头构图很有研究,第一个场景的入口全景,能不能麻烦你帮忙看看,哪个角度最能体现‘新旧交融’的主题?”
顾淮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认真地接过摄像机去勘景。
接着,她又转向林薇薇的一个闺蜜,那个女生平时喜欢拍照,向晚便请她帮忙注意一下拍摄过程中的光线变化和细节捕捉。
对另一个负责记录的同学,她也细致地交代了需要重点记录的内容。
她将具体的、需要技术或审美判断的任务,巧妙地分配给了小组里可能更擅长的人,而她自己,则牢牢把控着整体的流程和策划案的落实。
她语气始终温和,带着商量的口吻,让人难以拒绝。
即使林薇薇和闺蜜想故意使绊子,也发现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向晚分配的任务都很明确,而且她全程跟在旁边,态度认真专注,偶尔遇到问题,她会蹙眉思考,或者虚心请教顾淮或其他同学,那副努力想把事情做好的样子,让人连抱怨都觉得是在欺负她。
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时,向晚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把便携雨伞,分发给大家,并迅速调整了拍摄计划,将一些外景转为有遮挡的半室内场景,反应快得让林薇薇措手不及。
整个拍摄过程,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
向晚没有表现出任何卓越的领导才能,但她足够耐心,足够细心,也足够懂得借力。
她把自己放在一个“协调者”和“学习者”的位置上,反而激发了顾淮的责任心和表现欲。
回去的路上,雨停了,素材拍摄得七七八八。
林薇薇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她预想中的混乱和指责完全没有发生,向晚不仅没出丑,反而因为之前的“谦让”和过程中的“虚心”,又赢得了顾淮的认可。
“向晚,今天辛苦你了,组织得挺好的。”
顾淮在回程的车上,由衷地说了一句。
向晚正低头查看拍摄的素材,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还是弯起眼睛笑了笑:“是大家配合得好。”
她顿了顿,看向窗外放晴的天空,轻声补充,像是无意间的感慨,“幸好雨没下大,不然林学姐带来的那么贵的设备要是淋坏了,我就真的过意不去了。”
这话听起来是庆幸,是体贴。
但落在林薇薇耳中,却像是一根细针。
她猛地想起,自己当时只顾着看笑话,设备递给向晚后就没再管过,万一真的淋雨损坏……她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意识到,今天如果真出了什么意外,责任似乎很容易就会被归咎到她这个提供设备却又“疏于照看”的人头上。
她倏地转头看向向晚,却只看到对方沉静的侧脸和专注看着手机屏幕的眼神,仿佛刚才那句话真的只是随口一说。
林薇薇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肉里。
这一次,她依旧没能抓住向晚的任何把柄,反而隐隐有种自己被无形摆了一道的感觉。
那种挥之不去的、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憋闷和怒火,几乎要将她的理智焚烧殆尽。
向晚甚至没有正面看她一眼,却让她再一次品尝到了完败的滋味。
视频拍摄的顺利和顾淮那句由衷的“组织得挺好”,像两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在林薇薇的心头。
剪辑和后期制作的任务,林薇薇几乎是抢着揽了下来。
她不能再让向晚碰任何核心环节,她要用最终成品的质量,来证明向晚所谓的“组织”不过是运气,而她林薇薇,才是真正有能力、有审美、能决定最终效果的人。
“剪辑就交给我吧,我认识传播学院的同学,设备和软件都更专业。”
林薇薇在小组群里宣布,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向晚之前辛苦了,后期就不用操心了,等着看成品就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