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寒城余温:我的县城躺平日记(陈默陈默)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寒城余温:我的县城躺平日记陈默陈默

寒城余温:我的县城躺平日记(陈默陈默)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寒城余温:我的县城躺平日记陈默陈默

晴日暖阳 著

奇幻玄幻完结

热门小说推荐,《寒城余温:我的县城躺平日记》是晴日暖阳创作的一部奇幻玄幻,讲述的是陈默陈默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陈默,陈默   更新:2025-11-04 19:16:2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后半夜的寒意像是长了爪子,顺着门缝往屋里钻。

陈默被冻醒时,煤炉里的火己经弱了下去,屋子里的温度比睡前降了至少五六度。

他摸黑爬起来添煤,打火机“咔哒”响了好几下才打着,橘色的火苗照亮炉膛里半燃的煤块——添完新煤,他蹲在炉边盯着火苗慢慢旺起来,鼻尖却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不对。”

陈默心里一紧,赶紧摸到手电筒照向烟囱方向。

窗外的烟囱口静悄悄的,连一丝烟都没冒出来——积雪把烟囱堵死了。

若是煤烟排不出去,用不了半小时,屋里就得灌满一氧化碳。

陈默顾不上穿厚衣服,抓过羽绒服往身上一裹,蹬着棉鞋就往院子里冲。

刚推开门,-40℃的寒风就像冰锥一样扎在脸上,陈默瞬间打了个寒颤,连呼吸都带着刺痛感。

院子里的积雪己经没过了膝盖,每一步都得把腿从雪堆里拔出来,他深一脚浅一脚地绕到屋子侧面,抬头看向烟囱——整个烟囱口都被厚厚的积雪封得严严实实,连烟囱管上都挂着半米长的冰棱。

他没带工具,只能用手去扒烟囱口的雪。

指尖刚碰到积雪,刺骨的寒意就顺着指缝钻进骨头里,没几秒就冻得发麻失去知觉。

陈默咬着牙,把袖口往上捋了捋,用胳膊肘顶着雪堆往外扒,雪块混着冰碴子砸在他脸上,他连眼睛都不敢多眨——再慢一点,屋里的煤烟就要积起来了。

扒了足足五分钟,烟囱口终于露出一道缝隙,黑色的煤烟“呼”地一下涌了出来,带着呛人的味道。

陈默瘫坐在雪地里,大口喘着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指己经冻得通红发紫,连动一下都疼。

他赶紧把双手塞进羽绒服口袋里,缩着脖子往回跑,刚进屋就把双手凑到煤炉边烤,指尖的刺痛感混着灼热感,让他忍不住龇牙咧嘴。

缓过劲时,窗外的天己经蒙蒙亮了。

陈默看着自己冻得发肿的手指,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的准备还是太“躺平”了——只囤了物资,却没备足应对突发状况的工具。

他翻出昨天从五金店买的工具包,把锤子、撬棍、铁丝都归拢到门口的置物架上,又找了块旧毛巾,裹在锤子把上做了个简易的防滑套。

做完这些,他才觉得稍微安心了点。

上午十点多,王婶抱着半袋面粉来了。

“陈默,昨天的热水太谢谢你了,这是我家存的面粉,你拿着。”

王婶把面粉往桌上一放,看到陈默发红的手指,皱着眉问,“你这手咋了?

冻着了?”

“没事婶,早上清理烟囱碰着雪了。”

陈默把手往身后藏了藏。

“你这孩子咋这么不小心!”

王婶拉过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家老头子以前用的冻疮膏,你赶紧抹上,这天气冻坏了手可麻烦了。”

陈默推辞不过,只能接下。

等王婶走后,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管皱巴巴的冻疮膏,还带着王婶口袋里的体温。

他挤出一点抹在手指上,清凉的药膏缓解了刺痛感,心里也跟着暖了几分。

中午的时候,陈默用王婶给的面粉,和着地窖里的白菜包了饺子。

刚煮好,就听到院门口传来老李的声音:“陈默在家不?”

陈默打开门,看到老李手里拿着一串冻梨,身后还跟着退休电工老李叔。

“昨天的药太救命了,这是我家存的冻梨,你尝尝。”

老李把冻梨塞给他,又指了指老李叔,“这是你李叔,听说你家有发电机,想让你帮忙看看,能不能给我家接个临时线?

我家那小孙子冻得首哭,电暖器用不了。”

陈默看了看老李叔手里的电线,又想起昨天老李婶红着的眼睛,点了点头:“行,但发电机功率不大,只能带一个小电暖器。”

三个人踩着积雪,把发电机搬到两家中间的空地上,老李叔熟练地接好线,电暖器“嗡”地一声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裹着热气,让老李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太谢谢你了陈默,”老李搓着手笑,“以后你家有啥活,尽管喊我。”

陈默摆了摆手,看着老李叔调试电线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县城的小院好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躺平窝”了。

傍晚的时候,雪终于小了点。

陈默站在院子里,看着隔壁老李家电暖器透出的光,又看了看自己屋里的煤炉,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他得把这些靠谱的邻居聚起来。

他翻出纸笔,写了张纸条:“今晚七点,我家小院,商量下取暖和物资的事。”

然后把纸条分别塞到王婶和老李家门口。

七点刚到,王婶、老李和老李叔就都来了。

陈默把煤炉烧得旺旺的,又煮了壶热水,几个人围坐在炉边,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

“我家还有半袋大米,能拿出来一起吃。”

王婶先开口。

“我会修电路,以后谁家电器坏了,我能帮忙看看。”

老李叔推了推眼镜。

“我家地窖里还有几棵白菜,也能拿出来。”

老李跟着说。

陈默看着几个人认真的样子,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我家有发电机和煤炉,能匀出一部分电和热;大家把多余的物资集中起来,按人头分配,这样能撑更久。

另外,我打算在院子里搭个简易的棚子,把煤炉挪过去,这样既能取暖,也能做饭。”

没人反对,甚至老李还主动说:“搭棚子的材料我家有,明天我就搬过来。”

那天晚上,小院里的煤炉烧得格外旺,几个人的说话声裹着热气,飘出院子,裹在没散的雪雾里,成了这极寒县城里,一点微弱却坚定的余温。

陈默靠在门框上,看着炉边的几个人,突然觉得,“躺平”不一定是躲起来独自生活,或许是在寒夜里,和靠谱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