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杜县的农家小院里只剩下月光倾泻。
林逸躺在冰凉的土炕上,翻来覆去毫无睡意,白日里听到的“咸阳议事”消息,像颗石子在他心里激起千层浪。
三个念头在他脑中反复盘旋:是冒险奔赴咸阳搏一个前程?
还是蛰伏等待大秦覆灭,去投奔日后的汉高祖刘邦?
亦或是干脆趁乱扯旗造反,自己当回乱世枭雄?
他揉着太阳穴细细盘算,自己唯一的优势,便是来自两千多年后的历史先知和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
他知道大秦会在二世而亡,知道刘邦会击败项羽统一天下,知道郡县制终将取代分封制。
可这优势看似光鲜,实则藏着致命短板。
投奔刘邦?
他连沛县的乡邻都不是,更没有萧何、樊哙那般能力,刘邦立国后为巩固皇权大肆清算异姓诸侯,他这样来历不明的“外人”,怕是要沦为第一批被开刀的对象。
扯旗造反?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掐灭了。
没有兵没有粮,更没有小说里动辄出现的“系统”加持,连呼唤了无数次“系统爸爸”都只换来夜风吹过窗棂的声响,连半分响应都没有。
大秦末年,刘邦,项羽角逐天下,凭他一个空有理论的农家青年,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林逸终于理清了思路。
两条路要么凶险难测,要么终局黯淡,唯有前往咸阳,趁着分封之议的风口,将自己的历史认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献策资本,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立足。
他猛地坐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既然穿越一场,总不能浑浑噩噩过一生。
与其被动等待命运宰割,不如主动去咸阳闯一闯,才算不负这造化!”
第二天早晨,林逸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打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径首走向了里正家。
他心里清楚,要去咸阳,没有里正的举荐,他连杜县县衙的门都踏不进去。
杜县这处里的里正姓王,是个须发半白的老者,在当地颇有威望。
见林逸一大早登门,王里正放下手中的竹简,眼中带着几分诧异:“你不在田里忙活,跑到我这儿来做什么?”
林逸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恳切:“里正,晚辈想去咸阳,恳请您为我举荐。”
王里正闻言,眉头瞬间皱起,放下手中的木简,目光沉沉地看着他。
“你想去咸阳?
近来咸阳城里因分封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你可知这番风云的凶险?”
林逸抬起头,迎上王里正的目光,语气坚定:“晚辈知道。
但此事关乎天下走向,晚辈虽身份低微,却也想前去献上一得之见。”
王里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放缓了语气,示意他坐下:“既然你明知凶险仍要前往,那便先说说你的见解吧。
对这分封与郡县之争,你怎么看?”
林逸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道:“依晚辈之见,分封制与郡县制,眼下均不适合现在的大秦。”
“哦?”
王里正挑了挑眉,“此话怎讲?”
“事缓则圆。”
林逸缓缓开口,“陛下以十年之功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速度太快,朝廷虽有一统之心,却无足够的储备人手。”
“如今大秦疆域广袤,若贸然废除分封制,由朝廷首接接管所有地盘,官吏匮乏的问题会立刻凸显,地方治理必然混乱。”
王里正身体微微前倾,追问道:“那你是支持分封制了?”
“晚辈不支持。”
林逸果断摇头,语气斩钉截铁,“分封制看似能借宗亲之力镇守边疆,实则是为日后埋下祸根。”
“周朝便是前车之鉴,数代之后宗亲血缘渐疏,诸侯必当拥兵自重,相互攻伐,最终只会导致下一个‘六国争霸’的轮回,这绝非陛下所愿。”
“既不支持分封,又不赞同即刻推行郡县,那你有何办法?”
王里正紧紧盯着林逸,眼中满是探究。
林逸却突然沉默了。
并非他没有想法,而是现代社会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十足的警惕心。
王里正虽在当地有声望,但两人终究交集不深,他不敢贸然将自己深思熟虑的策略全盘托出,防人之心不可无。
王里正见林逸沉默不语,愣了一下后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他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只是缓缓说道:“你是个有见解的人,并非一时冲动想要投机。
三天后,我会向县衙举荐你,届时你且安心前往便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