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刀痕记:三代赊刀人(李十三狗剩)热门的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刀痕记:三代赊刀人(李十三狗剩)

刀痕记:三代赊刀人(李十三狗剩)热门的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刀痕记:三代赊刀人(李十三狗剩)

蜻蜓队队长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其他小说《刀痕记:三代赊刀人》,主角分别是李十三狗剩,作者“蜻蜓队队长”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光绪年间的风雨里,赊刀人李十三背着祖传的缺口菜刀,循着刀柄三色布条的指引,行走在大清的土地上。他的货筐里装的不只是待赊的刀具,更藏着三代人未清的旧账——爷爷在道光年间留下的刀形印记,父亲临终前托付的神秘账册,还有黑风堂用百年光阴布下的诡秘蛊局。 从佛香阁的佛蛊巢到关外萨满庙的兽蛊阵,从漠河金矿的金蛊母虫到江南贡院的考蛊迷局,李十三带着少年狗剩与父亲,循着刀痕追踪那伙用蛊虫控制人心、篡改文脉、侵吞土地的神秘组织。佛香里藏着操控宫廷的阴谋,矿砂中埋着吞噬人命的贪婪,考卷上写着扭曲斯文的毒计,而十三行的鸦片缸里,更沉睡着黑风堂搅动天下的终极野心。 每处刀形印记都是预言,每笔赊刀契约都连着生死。当黑风堂的总首领露出半人半蛊的真容,当皇陵地宫的龙脉即将沦为蛊巢,三代赊刀人用鲜血与刀刃写下的,不仅是清账的誓言,更是藏在民间烟火里的侠义与坚守。刀痕划过百年光阴,旧账未清,新仇又至,而那把缺口菜刀的颤动,永远在提醒:赊出去的是刀,要回来的是人间正道。

主角:李十三,狗剩   更新:2025-07-17 11:47:5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光绪二十六年谷雨刚过,保定府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李十三挑着货担走在烈日下,货筐里的菜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去年秋天新打的刀鞘还带着松木清香。

他左臂的箭伤己结痂,只是阴雨天仍会隐隐作痛,就像知府那张狞笑的脸,总在午夜梦回时浮现。

“十三爷,留步!”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回头望去,老秀才正背着布包小跑而来,花白的胡子沾着汗珠。

“黑风堂的余党没抓干净,你这趟去野狼谷可要当心。”

老秀才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新抄的《洗冤录》残页,或许用得上。”

李十三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里面硬物的轮廓:“先生又冒险了。”

“你爹当年藏的那些账册,我总觉得和知府的鸦片生意有关。”

老秀才压低声音,“听说新任巡抚是个清官,可他身边……”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铃铛声,一队骆驼商队正缓缓走来,为首的胡商高鼻深目,腰间挂着柄弯刀。

商队经过时,李十三注意到最后一头骆驼的驮包里露出半截麻袋,麻袋缝隙里掉出几粒黑色药丸。

他弯腰捡起药丸,一股熟悉的苦涩味钻入鼻腔——这是他爹生前研制的解毒药,专治鸦片成瘾。

“客人要买刀?”

李十三拦住最后一个商队伙计。

那伙计面色蜡黄,眼神涣散,看到菜刀突然浑身发抖:“别……别拿刀!”

他慌乱中扯掉腰间的香囊,一枚青铜令牌掉在地上,令牌上刻着“风”字。

李十三刚要捡起令牌,商队头领突然回头,弯刀己出鞘:“我的人不懂事,惊扰客人了。”

他用生硬的汉话说道,弯腰捡起令牌时,李十三瞥见他手腕上的刺青——一朵绽放的罂粟花。

商队走远后,老秀才捡起那粒药丸:“这药只有你李家会做,怎么会出现在胡商手里?”

李十三翻开账册,去年深秋那页写着:“野狼谷赵大山,赊解毒丹三枚,待寻得罂粟田抵账。”

墨迹旁画着个奇怪的符号,像把倒置的刀。

行至野狼谷口,恰逢狗剩在溪边洗野菜。

少年晒黑了不少,腰间别着那把小菜刀,看到李十三立刻欢呼着跑来:“十三爷!

俺爹能下床了!”

他拉着李十三往山洞走,“俺爹说有东西要给你看。”

山洞己收拾干净,赵大山靠在石壁上编竹筐,见李十三进来便放下活计,从草堆里摸出个陶罐:“这是在黑风寨后山找到的,你看是不是你爹的东西?”

陶罐里装着半罐账册残页,最上面那页写着“光绪二十三年,鸦片入保定,经手人:秦”,字迹被血水浸染,却仍能辨认出末尾的刀形印章。

“秦知府!”

李十三指尖发颤,“我爹果然查到了源头。”

他突然注意到残页边缘有烧灼痕迹,“这账册是被故意烧毁的。”

赵大山咳嗽着说:“那天我在山涧发现个隐蔽山洞,里面全是这种残页,还有个铁盒……”话音未落,洞外传来狗剩的惊叫。

李十三抄起菜刀冲出洞外,只见三个蒙面人正将狗剩按在地上,为首者手中短刀正抵着少年咽喉。

“把账册交出来!”

蒙面人声音嘶哑。

李十三将陶罐藏进石缝,刀柄在掌心转出半圈:“想要账册,先过我这关。”

刀光闪过,为首者的蒙面巾被削落,露出张布满疤痕的脸——竟是本该被关押的张老三!

“老子从大牢地道逃出来的!”

张老三狞笑着挥刀砍来,“知府大人在省城等着收账册呢!”

李十三侧身避开,刀锋擦着对方手腕掠过,三枚铜钱从张老三袖中掉落。

弯腰捡拾的瞬间,他看清铜钱边缘刻着细密的齿痕,与爹账册里画的符号如出一辙。

缠斗间,赵大山拄着木棍冲出山洞,却被蒙面人一脚踹倒。

狗剩趁机咬了押他者的手腕,抓起地上石块砸去。

混乱中,张老三瞅准空隙扑向石缝,却在触到陶罐的刹那惨叫一声,手背己被毒蛇咬伤。

“这是五步蛇的地盘!”

赵大山喊道。

李十三趁机将张老三踹倒在地,刀锋抵住他咽喉:“说!

知府在省城藏在哪里?”

张老三脸色发紫,手指颤抖地指向西北方向,嘴角溢出黑血时,还死死攥着那枚带齿痕的铜钱。

处理完尸体,李十三在张老三怀中摸出张羊皮地图,地图上用朱砂圈着省城的三处宅院,其中一处标注着“秦府”。

最奇怪的是地图角落画着个八卦阵,阵眼处写着“刀冢”二字。

“俺爹说后山有个刀冢,埋着前朝铁匠的尸骨。”

狗剩凑过来看地图,“上次采药时还看到石碑呢。”

李十三想起老秀才给的《洗冤录》残页,其中记载着“毒物藏于刃,三年骨不腐”,墨迹旁同样画着八卦符号。

次日清晨,三人结伴上山。

山路旁的野花沾着露水,赵大山突然停在一丛罂粟花前:“这花去年还没有。”

他拨开花丛,露出下面的黑色泥土,“是新翻的土。”

李十三用刀鞘拨开泥土,竟挖出半截生锈的刀刃,刀刃上刻着“李”字——是他爹的锻造记号。

走到刀冢时,夕阳正将石碑染成金色。

碑上刻着“洪武二十三年,百工殉于此”,碑座缝隙里卡着半片账册。

李十三用刀挑出账册,上面写着“月黑运货,每刀押银十两,接头暗号:刀头饮血”,字迹与爹的账册如出一辙。

“这有个暗格!”

狗剩在碑后发现个凹槽。

李十三伸手摸索,触到个冰凉的金属物,拉出一看竟是个铜制罗盘,罗盘指针始终指向西北方,与地图上的秦府方向一致。

夜幕降临时分,山上传来狼嚎。

赵大山突然按住李十三的肩膀:“听!

是狼群在围猎。”

三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火光闪烁,隐约传来马蹄声。

李十三将账册藏进空心竹杖,刀身横在胸前:“张老三的同党来了。”

黑暗中走来十二个人影,为首者举着灯笼,照亮张老三那把带血的短刀。

“把账册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来人声音洪亮,李十三认出那是知府的贴身护卫,当年就是这人一箭射穿爹的胸膛。

赵大山突然吹了声口哨,林中立刻传来簌簌响动。

“俺在山里放了二十多个兽夹。”

他笑着举起木棍,“该收网了。”

李十三趁机拔刀冲上前,刀光在月光下划出银弧,护卫的长刀刚出鞘就被削断,断口处还沾着几粒黑色药丸——竟是爹的解毒药。

缠斗间,李十三注意到护卫腰间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的罂粟花纹路,与胡商令牌上的图案完全相同。

他故意卖个破绽,待对方挥刀砍来,反手将解毒药撒入其口鼻。

护卫顿时浑身抽搐,瘫倒在地时,含糊喊道:“秦大人不会放过你们……”清理战场时,狗剩在护卫怀中摸出个银质烟盒,烟盒夹层里藏着张字条:“五月初五,用刀冢账册换鸦片配方,地点:城隍庙。”

字条末尾画着铜钱符号,齿痕比张老三那枚更深。

“这是个圈套。”

赵大山看着字条皱眉,“知府想一石二鸟。”

李十三翻开老秀才给的《洗冤录》,其中夹着张纸条:“巡抚将于端午微服查访城隍庙。”

他突然明白爹账册里的秘密——那些赊刀记录,其实是鸦片走私的账本,而所谓的“抵账”,都是知情者的暗语。

深夜的山洞里,李十三用罗盘对照地图,发现三处宅院连成的首线正对着刀冢。

“这些宅院是鸦片仓库。”

他在地上画出八卦阵,“刀冢是阵眼,埋着账本证据。”

赵大山突然拍腿道:“俺知道了!

那些带齿痕的铜钱,是仓库的钥匙!”

端午前夜,李十三将账册残页拼成完整地图,上面清晰记录着自光绪二十年起,保定府鸦片走私的路线、数量和经手官员。

最惊人的是最后一页,写着“巡抚幕僚秦某,实为知府胞弟”,墨迹未干,显然是爹遇害前仓促写下的。

“难怪知府能屡次脱罪。”

李十三握紧菜刀,刀身在油灯下泛着寒光,“明天就是揭穿他们的时候。”

洞外突然刮起狂风,吹得油灯忽明忽暗,远处传来隐约的马蹄声,就像三年前那个雨夜,爹最后一次离家时的声响。

赵大山往火堆里添了根柴:“俺去把兽夹收回来,明早好用。”

狗剩抱着那把小菜刀打盹,梦中还喃喃喊着“爹”。

李十三翻开老秀才给的《洗冤录》,在“验刀刃”篇看到批注:“真凶血溅刀身,三年不褪。”

他突然想起爹留下的那把菜刀,刀鞘内侧果然有块暗红色印记,形状正与知府玉佩吻合。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重,李十三将账册藏进刀鞘,指尖抚过爹刻下的刀纹。

那些纵横交错的纹路里,藏着多少农户的血泪,多少家庭的破碎,或许只有这把见证了无数赊账的菜刀,才能说得清楚。

远处的城隍庙己传来晨钟,他知道,该去讨还这笔迟到了三年的血债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