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奇幻玄幻 > 翠屏区抛尸案

翠屏区抛尸案

杜小北 著

奇幻玄幻连载

奇幻玄幻《翠屏区抛尸案主角分别是地基阿作者“杜小北”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观塘翠屏邨三栋楼的墙皮像块浸了水的面手指抠上去就能带下片阿辉的钢卷尺 “啪” 地弹量到第七道裂缝卷尺突然卡刻度停在 1985 毫米 —— 正好是这栋楼建成那年的尺他蹲下身扯掉墙根的杂砖缝里露出半只黑色胶1985 年的标签被雨水泡得发边角的暗红色液体在阳光下泛着油“这邨要拆了还不安” 看更伯忠叔的胶鞋踩着楼梯间的积水上股消毒水混着霉味裹着“1985...

主角:地基,阿辉   更新:2025-07-19 08:55:3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观塘翠屏邨三栋楼的墙皮像块浸了水的面包,手指抠上去就能带下片灰。

阿辉的钢卷尺 “啪” 地弹开,量到第七道裂缝时,卷尺突然卡住,

刻度停在 1985 毫米 —— 正好是这栋楼建成那年的尺寸。

他蹲下身扯掉墙根的杂草,砖缝里露出半只黑色胶袋,1985 年的标签被雨水泡得发胀,

边角的暗红色液体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这邨要拆了还不安生。

” 看更伯忠叔的胶鞋踩着楼梯间的积水上来,股消毒水混着霉味裹着他,

“1985 年就是这种黑胶袋,七个住客捡了之后,第二天垃圾房就多了七袋‘东西’,

保洁打开看,里面的衣服碎片,和他们前一天穿的一模一样。

” 他往阿辉手里塞了把柚子叶,“撒在门口,脏东西就不跟你回家了。

”阿辉的指尖捏着胶袋边缘,布料的粗糙感像砂纸擦过皮肤。

袋口的绳结是 1980 年代特有的 “水手结”,

和祖父工具箱里的捆扎绳打法完全相同。解开的瞬间,股浓烈的奶腥味涌出来,

件绣着 “安” 字的婴儿服躺在袋底,棉布的磨损痕迹显示它被穿过至少半年,

角的奶渍在紫外线灯下泛着荧光 —— 与 1985 年医院记录的婴儿配方奶成分一致。

祖屋的木门在推开时发出 “吱呀” 的哀鸣,

墙面上的儿童身高刻痕停在 1985 年 9 月,

最后道刻痕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铅笔痕迹里的纤维在显微镜下显出皮肤组织的纹路。

衣柜顶层的铁盒积着厚厚的灰,打开的瞬间,七只黑色胶袋的迷你模型滚出来,

每只袋口都插着根指甲,最长的那根指甲缝里,嵌着与婴儿服相同的棉布纤维。

1985 年的住户手册藏在床垫下,牛皮封面的水渍里印着个模糊的手印,

指纹与胶袋上的部分吻合。最后页的垃圾房平面图用红笔标着七个叉,

角落的 “血渍” 二字被反复涂抹,透过后页的印记显示,最初写的是 “七人”。

阿辉的手机突然亮起,房屋署发来的旧档案照片里,1985 年 9 月的七笔汇款记录,

收款人姓名与手册上的七名住客完全一致,备注栏的 “搬迁赔偿” 四个字,

笔迹与平面图的红笔完全相同。“忠叔的值班室有件工衣。

” 刑警李姐的微信消息带着张照片,翠屏管理处的蓝色工衣胸口,

暗红色斑迹的形状与阿辉找到的胶袋污渍完全吻合,“法医初步检测,

是 1985 年的人血,血型与七名失踪者中的单亲妈妈一致。” 她突然发来条语音,

电流杂音里的声音压得很低,“1995 年失踪的采砂工,遗物里也有件同款工衣,

他母亲说,儿子当年就是为了查 1985 年的事才回邨的。

”楼梯间的声控灯在午夜三点准时熄灭,阿辉摸黑往垃圾房走时,

鞋底踩着的木屑发出 “咯吱” 声,像有人在耳边磨牙。垃圾房的铁门虚掩着,

七只黑色胶袋整齐地排在墙角,袋口露出的布料碎片,

单亲妈妈的碎花裙、退休教师的中山装、修车师傅的工装裤…… 最末只袋口的婴儿服一角,

绣着半截 “安” 字。“我就说不能碰!” 忠叔的柴刀劈在胶袋上,

黑色塑料裂开的瞬间,里面滚出的不是垃圾,是七根手指骨,

指节的磨损痕迹显示生前长期握笔 —— 与退休教师的书写习惯吻合。老人突然瘫坐在地,

斗笠滚到阿辉脚边,里面的 1985 年管理日志掉出来,

7 月 15 日的页面写着:“垃圾房清理完毕,七袋,承包商验收合格。

”阿辉的手电筒扫过日志的夹层,张泛黄的收据飘落在地,

1985 年的建筑垃圾处理费金额,正好是七笔汇款的总和。

收款人签名处的 “翠屏重建工程队” 印章,与现在负责清拆的公司前身完全相同。

他突然想起母亲遗物里的字条:“每袋垃圾里都有指甲,七袋凑齐能听见哭声”,

弯腰捡起第七根手指骨时,垃圾房的通风管传来 “呜呜” 的声响,

像婴儿的哭声被闷在棉花里。监控室的屏幕在这时突然闪烁,凌晨三点零七分,

七袋垃圾从三栋楼天台坠落的画面反复播放。慢放时能看见,

袋口渗出的暗红色液体在地面汇成 “7” 字,

与 1985 年警方通报的失踪人数完全一致。阿辉放大画面,最末袋垃圾坠落的瞬间,

天台围栏边闪过个穿蓝色工衣的人影,背影与忠叔的佝偻身形完全相同。

祖屋的衣柜在午夜自动打开,母亲的黑白照片从相册里滑出来,

背面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胀:“他们说不搬就把安安扔进垃圾车”。

阿辉突然想起手册里的合影,单亲妈妈怀里的婴儿穿的 “安” 字服,

领口的纽扣与母亲留给阿辉的长命锁完全相同 —— 那是 1985 年邻居送的,

母亲总说,是个 “命大的女娃” 留下的。垃圾房的墙壁在这时渗出液体,

顺着瓷砖缝隙往下流,在地面拼出 “304”。阿辉踹开 304 房的破门,

霉味里混着股淡淡的奶香,通风管的格栅上缠着根婴儿袜,

线头的纤维与胶袋里的婴儿服完全一致。他爬上桌子往管道里看,

手电筒的光束照到个金属物件,勾出来的瞬间,七只黑色胶袋突然同时鼓起,

像有东西在里面呼吸。是只长命锁,锁身刻着 “安” 字,背面的刻痕里嵌着半片指甲。

阿辉的手机在这时收到李姐的消息,1985 年单亲妈妈的报案记录显示,

她女儿的长命锁在失踪前一天丢失,锁身的花纹与这只完全相同。通风管的哭声突然变大,

阿辉抬头的瞬间,看见管道深处有双眼睛,

瞳孔的颜色与婴儿服上的 “安” 字绣线完全一致。忠叔的柴刀在垃圾房门口劈得粉碎,

老人的工衣被液体浸透,暗红色的斑迹在灯光下像张网。

“1985 年我爸锁了垃圾房的门!” 他的指甲抠进阿辉的胳膊,

“承包商说那七个住客发现了偷工减料,要用他们填地基,我爸帮着锁门,

换来了我妹妹的救命钱……”天台的铁门在这时发出 “哐当” 的声响,阿辉冲上去时,

七只胶袋正顺着楼梯往下滚,袋口的液体在台阶上汇成条小溪,通向垃圾房的方向。

最末只胶袋在他脚边裂开,里面的婴儿服上,“安” 字的最后笔突然渗出液体,

在地面连成个箭头,指向管理处的方向 —— 那里的值班室亮着灯,

忠叔的身影在窗前晃动,手里拿着个黑色胶袋,正往里面塞着什么,

发出 “悉悉索索” 的声响。头七的雨丝像缝衣针,扎进翠屏邨三栋楼的铁皮屋顶。

阿辉攥着那把铜钥匙站在管理处门口,钥匙链的迷你垃圾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304” 的刻痕里嵌着的铁锈,与 304 房通风管的格栅完全相同。

值班室的窗玻璃上,七道指印顺着雨水往下流,

在 “翠屏管理处” 的招牌上汇成个暗红色的 “哭” 字。

“忠叔今早把自己锁在里面了。” 老邨民肥强的花衬衫被雨水泡得发胀,

他往阿辉手里塞了半截 1985 年的报纸,社会版的角落印着七名住客的失踪启事,

单亲妈妈的照片里,婴儿服的 “安” 字正好被茶渍盖住,“他昨晚在垃圾房烧纸,

嘴里念叨着‘七袋都齐了,该清走了’,声音和他爸当年一模一样。

”管理处的铁门被从里面反锁,门缝渗出的液体在地面凝成细线,通向墙角的保险柜。

阿辉将铜钥匙插进锁孔的瞬间,锁芯发出 “咔哒” 的脆响,像有七根针同时刺破气球。

值班室的日光灯管突然闪烁,忠叔的管理日志从抽屉里滑出来,

1985 年 7 月 16 日的页面上,七名住客的名字被红笔划掉,

旁边用铅笔写着 “通风管”,笔迹与母亲字条上的 “哭声” 二字完全相同。

墙角的保险柜是 1970 年代的 “铁将军” 牌,密码盘的数字磨损严重,

唯独 “7” 和 “3” 的刻痕最深。阿辉突然想起 304 房通风管里的长命锁,

锁身的花纹在紫外线灯下显出七个数字 ——19850917,正是七名住客失踪的日期。

转动密码盘的瞬间,保险柜发出 “嗡” 的低鸣,

里面的 1985 年承包商账本在灯光下泛着白,每笔 “特殊清理费” 的收款人签名,

都与房屋署赔偿款的签收笔迹一致。“这是我爸藏的录音带。” 忠叔的声音从里间传来,

他的身影在百叶窗后像块扭曲的影子,“1985 年那晚,

他在垃圾房录下了七名住客的对话,说要留着当‘护身符’,结果反被承包商要挟了一辈子。

” 录音带在老式录音机里转动时,

单亲妈妈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在地基里埋了不合格的钢筋,我们要是说出去,

安安就……”雨势在午夜突然变大,三栋楼的楼梯间积起没过脚踝的水,

水面浮着的黑胶袋自动排成队,袋口露出的布料碎片在灯光下拼出 “互助会” 三个字。

阿辉踩着水往垃圾房走时,声控灯每亮一次,墙壁上就多出几道手印,到三楼转角时,

正好凑齐七只手,指缝里嵌着的水泥渣,与 1985 年地基的混凝土成分完全相同。

垃圾房的黑胶袋在这时全部鼓起,袋身的纹路里渗出的液体,

在地面拼出 1985 年的互助会地址 —— 正是现在的管理处。

阿辉划开最鼓的那只胶袋,里面的 1985 年互助会手册掉出来,夹着的七张选票上,

都写着 “反对重建”,票根的指纹与七名住客的完全一致。手册的最后页画着张草图,

七个小人被塞进标着 “地基” 的方框里,旁边的批注写着:“承包商说这样最省材料”。

“1995 年失踪的装修工是安安。” 李姐的车在雨幕里亮起警灯,

她手里的 DNA 报告显示,

装修工的 Y 染色体与 1985 年单亲妈妈的哥哥完全一致,

“他拿着母亲的互助会手册回邨,查到管理处的保险柜后就失踪了,

警方在垃圾房找到的工衣口袋里,有半张保险柜密码。”忠叔的抽屉在这时自动弹开,

里面的 1995 年报纸剪报飘落在地,社会版的角落报道着装修工失踪案,

配图里的垃圾房门口,七只黑胶袋整齐排列,袋口露出的工衣碎片,

与现在管理处的蓝色工衣完全相同。剪报背面的字迹被雨水泡得发胀:“第七袋里有账本,

在地基第三根柱下”。阿辉的铜钥匙突然发烫,钥匙链的迷你垃圾铲指向楼梯间的通风口。

爬进去的瞬间,股浓烈的霉味混着奶腥味涌来,管道壁的划痕显示有人曾在此爬行,

宽度与儿童身形吻合 —— 与 1985 年安安的身高记录一致。

手电筒的光束照到块松动的铁皮,掀开后,七本互助会账本滚出来,

封皮的 “安” 字印章,与长命锁上的刻痕完全相同。账本的最后页贴着张照片,

1985 年的七名住客站在地基旁,每个人手里都攥着根钢筋,

单亲妈妈怀里的安安正咬着根指甲,指甲缝里的水泥渣,与现在地基裂缝里的成分一致。

照片背面的字迹是单亲妈妈的:“他们说明早再不搬,就把安安扔进混凝土里”。

管理处的保险柜在这时发出 “哐当” 的声响,阿辉冲回去的瞬间,

看见忠叔正把盘录音带塞进缝隙。磁带转动时,

1985 年的对话在雨里回荡:“七袋都填进地基了,钢筋验收能过”“那个女的还在哭,

要不要连婴儿一起……” 录音的高潮部分,是重物砸向地面的闷响,

随后是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最后只剩婴儿微弱的哭声,与通风管里的声响完全一致。

肥强突然撞开值班室的门,手里的 1985 年互助会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光,

“我爸当年是互助会会长!他说要带七名住客去举报,结果被承包商的人堵在垃圾房,

我躲在楼梯间,看见他们把人装进黑胶袋,其中个穿蓝工衣的,

后腰有块月牙形的疤 —— 和忠叔现在的一模一样!”雨幕里的三栋楼突然亮起七盏灯,

304 房的窗户后,个穿婴儿服的人影正对着管理处挥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