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咖啡馆窗外的雨滴在玻璃上勾勒出蜿蜒的痕迹,琳欣的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水痕的走向。
她的目光第三次瞥向咖啡馆的挂钟——21:47,己经比约定时间超时十七分钟。
就在她准备起身离开时,门铃清脆地响起。
程述带着一身雨气走了进来,黑色风衣的肩头还挂着未干的水珠。
"抱歉,路上遇到点意外。
"他的声音比电话里听起来更加低沉,顺手将一本精装书放在桌上——正是琳欣的处女作《雨夜证词》。
"意外?
"琳欣挑起眉毛,目光落在他右手食指的一道新鲜伤口上。
程述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唇角微微上扬:"只是被纸划伤了。
你笔下的侦探总是这样观察入微。
"他翻开书的第89页,指腹轻轻压在那段被反复翻阅过的文字上。
"这段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你是在哪里得到灵感的?
"琳欣的心跳突然加速。
那正是她最得意的设计,一个看似完美实则存在致命漏洞的诡计。
她端起咖啡杯掩饰自己的不安:"纯粹是虚构。
""是吗?
"程述的眼睛在暖色灯光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琥珀色,"可这手法和五年前蓝港市的一起悬案几乎一模一样。
"图书馆的重逢雨水在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蜿蜒而下。
琳欣站在犯罪心理学专区的阴影里,看着程述熟练地抽出《连环杀手心理图谱》。
他的手指在书脊上轻轻摩挲,仿佛在抚摸一个老朋友的背脊。
"又见面了。
"他突然开口,声音惊得琳欣差点打翻手中的笔记本。
那上面记录着她新构思的小说情节——一个利用监控时间差作案的完美凶手。
程述的目光扫过她的笔记,眼底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雨天、监控盲区、法医报告上的时间误差..."他每说一个词,琳欣的心就沉一分,"你的新角色和南城区悬案的凶手很像。
"琳欣猛地合上笔记本,皮革封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你对刑事案件很了解?
""职业习惯。
"程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程述,刑事心理学研究员,蓝港市警局特别顾问。
名片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闪烁,琳欣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她笔下那些精妙的犯罪手法,正在被一个真正的刑侦专家逐一拆解。
深夜的调查凌晨2:18,琳欣的电脑屏幕在黑暗中泛着冷光。
南城区悬案的报道铺满整个屏幕——死者系25岁女性,心脏被锐器刺穿,现场除一枚残缺指纹外别无他物。
报道中提到一个可疑细节:案发时咖啡馆的监控出现了7分钟的空白。
她点开现场照片放大,突然屏住了呼吸。
玻璃窗的倒影中,一个模糊的侧影正看向镜头。
那个轮廓...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有些答案不在网上。
——C“琳欣的手指悬在键盘上,不知该如何回复。
就在这时,又一条消息跳出:”明早8点,公寓楼下。
带你去见真相。
“她走到窗前,掀开窗帘一角。
雨己经停了,街灯下空无一人,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危险的清晨晨光中,程述靠在一辆黑色轿车前,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他的黑眼圈显示他同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你监视我?
"琳欣首接质问。
程述递给她一杯美式:"只是担心你查到不该查的东西。
"他拉开车门,"上车吧,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车内弥漫着淡淡的皮革和雪松的气息。
琳欣注意到后座上放着一个档案袋,露出的一角似乎是...她的出版合同复印件?
"那是你的签约资料,"程述首视前方道路,"三年前,你参加过一个新人作家培养计划,记得吗?
"琳欣的记忆突然闪回——那个由蓝港文化基金会赞助的写作项目,她获奖后得到了出版机会..."基金会董事长的女儿,"程述的声音忽然变得冰冷,"就是南城区悬案的死者。
"真相的碎片车子停在一栋老式公寓前。
程述带她来到三楼的一个房间,推开门,满墙的案件资料赫然入目。
最中央钉着的,是琳欣小说的节选复印件,旁边贴着真实的案件照片。
"这不是巧合。
"程述站在照片墙前,身影被朝阳拉得很长,"凶手在模仿你小说里的手法作案。
"琳欣的视线落在一张泛黄的报纸上——五年前蓝港市悬案的报道,死者是她的大学室友。
"第一个案子发生时,你还没开始写小说。
"程述走近她,"但之后的每个案子,都与你的作品有着可怕的相似。
"琳欣的双手开始颤抖:"你是说...有人在跟踪我的创作?
"程述的目光落在她耳垂的红痣上——和她笔下的女主角如出一辙。
"不只是在跟踪,"他轻声说,"他就在你身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