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穿越重生 > 朕的江山忘了

朕的江山忘了

一向冷静的霍祁隆 著

穿越重生连载

小说《朕的江山忘了大神“一向冷静的霍祁隆”将朱瞻基金英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宣德元年正雪下了三天三朱瞻基是被冻醒不是现代出租屋里没暖气的那种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裹着明黄色的锦被也挡不他猛地睁开看见头顶挂着盏八角宫灯罩上绣着缠枝烛火晃得人眼“陛下醒了?”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旁边响朱瞻基转看见个穿着藏青色圆领袍的太脸上沟壑纵眼神却透着沉这是金宣德朝的司礼监秉笔太办事还算靠不像后来的王振那般祸国“” 他嗓...

主角:朱瞻基,金英   更新:2025-07-19 17:01:1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宣德元年正月,雪下了三天三夜。

朱瞻基是被冻醒的。

不是现代出租屋里没暖气的那种冷,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寒,裹着明黄色的锦被也挡不住。

他猛地睁开眼,看见头顶挂着盏八角宫灯,灯罩上绣着缠枝莲,烛火晃得人眼晕。

“陛下醒了?”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朱瞻基转头,看见个穿着藏青色圆领袍的太监,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透着沉稳。

这是金英,宣德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办事还算靠谱,不像后来的王振那般祸国“水。”

他嗓子干得发疼,一开口才发现,这声音不是自己的,低沉些,带着点少年人的清越。

金英赶紧倒了杯温水,用银匙舀着递到他嘴边。

朱瞻基喝了两口,脑子慢慢转过来 —— 他不是在图书馆查《明宣宗实录》时触电了吗?

怎么一睁眼到了这鬼地方?

龙榻宽大,铺着厚厚的绒毯,脚边还蹲着个小太监,正往炭盆里添银霜炭。

炭火烧得旺,却驱不散这满殿的阴寒。

朱瞻基低头看自己的手,骨节分明,皮肤白皙,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透着点粉。

这不是他那双常年敲键盘的手。

“现在是什么时辰?”

他问。

“回陛下,巳时三刻了。”

金英躬身回话,“杨阁老他们在殿外候着,说是有要事启奏。”

杨阁老?

杨士奇?

朱瞻基心里咯噔一下。

他是个明史爱好者,尤其喜欢宣德朝 —— 这位皇帝死得早,他二十岁登基,在位十年,搞出个 “仁宣之治”,可英年早逝,三十岁就没了。

难道自己真穿成了刚登基的朱瞻基?

正懵着,脑子里突然响起个机械音:血脉夺舍系统绑定成功。

宿主:朱瞻基(当前身份:大明皇帝)功能:可在濒死时夺舍有首系血脉的后代,无限延续统治。

当前可用后代:暂无(需待皇嗣诞生)朱瞻基差点把嘴里的水喷出来。

系统?

夺舍?

这是穿越者的金手指到账了?

“陛下?”

金英见他发愣,小声唤了句。

“让他们进来。”

朱瞻基定了定神,掀开被子坐起来,他费了点劲才靠在引枕上。

脚步声由远及近,三个穿着绯色官袍的老头走进来,为首的正是杨士奇,后面跟着杨荣和杨溥 —— 史称 “三杨”,仁宗留下的辅政大臣。

三人跪下磕头,动作整齐划一,膝盖砸在金砖地上,发出 “咚咚” 的响。

“陛下龙体违和,不宜操劳,” 杨士奇抬起头,花白的胡子上还沾着雪,“但江南漕运之事紧急,苏州府奏报,去年秋粮至今未运抵京师,恐误了春耕。”

朱瞻基皱眉。

他记得宣德初年最大的麻烦就是江南赋税,那些士绅地主勾结地方官,瞒报田产,拖欠漕粮,把朝廷当冤大头。

“谁在苏州当知府?”

他问。

“是况钟。”

杨荣回话,声音洪亮些,“前几日刚到任,奏言说当地士绅阻挠清丈田亩,还放话说‘若要清丈,先问三尺剑’。”

朱瞻基心里冷笑。

况钟是个能吏,可江南的水太深,那些士绅背后站着的,就是眼前这些文官。

三杨虽说是贤臣,可他们代表的是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骨子里不乐意朝廷动他们的奶酪。

“传旨。”

他故意放慢语速,学着史书里朱瞻基的语气,“让况钟放手去查,凡阻挠清丈者,先革去功名,再交刑部问罪。”

杨士奇眉头跳了跳:“陛下,江南士绅多是洪武、永乐年间的功臣之后,若处置过严,恐生民变。”

“民变?”

朱瞻基往前探了探身子,目光扫过三人,“是拖欠漕粮的民,还是隐瞒田产的绅?

去年河南大旱,朕调江南粮赈灾,他们拖拖拉拉,致饥民饿死数万。

这等祸国殃民之辈,朕看杀几个也无妨。”

这话够重,三个老头都愣住了。

他们印象里的皇帝,虽不算懦弱,却也没这么刚硬。

杨溥赶紧打圆场:“陛下息怒,此事容臣等与户部再议。”

朱瞻基知道不能逼太急,毕竟刚登基,根基未稳。

他摆了摆手:“此事三日后再议。

还有别的事吗?”

杨荣上前一步:“回陛下,交趾布政使司奏报,黎利又在边境作乱,请求朝廷增兵。”

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

朱棣当年打下这块地,设了布政使司,可当地土著一首不服管,年年叛乱,耗费军饷无数。

朱瞻基记得,历史上宣德朝最后放弃了交趾,现在看来,这摊子烂事得提前处理。

“兵部怎么说?”

“张尚书说,可调广西、云南的边军过去,只是粮饷……” 杨荣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 国库没钱。

朱瞻基揉了揉太阳穴。

他这皇帝当得真够难的,内有文官扯皮,外有藩属作乱,兜里还没钱。

“让张辅去。”

他突然说。

三杨都是一惊。

张辅是英国公,平定交趾的功臣,现在赋闲在家。

让他去,显然是要动真格的。

“陛下,英国公年事己高……他才五十,不老。”

朱瞻基打断杨士奇,“传朕旨意,封张辅为征夷大将军,率三万京营精锐南下,粮草从江南拖欠的漕粮里扣。

告诉那些士绅,要么交粮,要么等着军队去‘借’。”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再明显不过。

三个老头对视一眼,没敢再劝,躬身退了出去。

殿里安静下来,朱瞻基才松了口气,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

跟这些老狐狸打交道,比他在现代跟老板谈加薪难多了。

“系统?”

他在心里默念。

宿主请讲。

“这夺舍功能怎么用?

真能无限续杯?”

宿主濒死时,可选择有首系血脉的后代进行夺舍,继承其身体与记忆,当前身份不变。

“后代……” 朱瞻基摸了摸下巴,“那朕得赶紧生个儿子。”

金英刚好端着药进来,听见这话,手一抖,药碗差点掉地上:“陛下……”朱瞻基瞪了他一眼:“看什么?

传朕旨意,册封孙氏为贵妃,即日迁入永寿宫。”

孙氏是朱瞻基的宠妃,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也是后来明英宗的妈。

长得漂亮,脑子也灵光,关键是能生儿子 —— 当然,这是后话。

金英赶紧应着退出去。

朱瞻基靠在龙榻上,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盘算着。

文官集团得敲打,不然政令不通;边疆得稳固,不仅要打服交趾,还得盯着北边的蒙古;最重要的是,得赶紧开枝散叶,不然这夺舍系统就是摆设。

还有,得搞点钱。

光靠农业税不行,得想办法让江南那些士绅出血,最好能开海禁,搞点海外贸易 ——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还在,别浪费了。

正想着,殿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粉色宫装的女子走进来,身段窈窕,眉眼如画,手里捧着个食盒。

“陛下,臣妾给您炖了燕窝。”

女子声音柔得像水。

是孙氏。

朱瞻基看着她,突然觉得这皇帝当得也不算太亏。

他招手让她过来,接过燕窝碗,却没喝,只是盯着她笑:“爱妃,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有个皇子?”

孙氏脸颊一红,低下头:“全凭陛下做主。”

朱瞻基哈哈大笑,把她揽进怀里。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怀里的温软驱散了不少寒意。

他知道,前路不会太平。

文官的刁难,藩国的叛乱,还有那隐藏在暗处的危机,都在等着他。

但他有系统,有明史知识,还有这具年轻的身体。

大明朝的江山,他不仅要守住,还要拓得更宽,更远。

至于那些挡路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是国内的硕鼠还是国外的蛮夷,他不介意让他们尝尝,什么叫来自后世灵魂的铁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