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言情小说 > 我在道观做长老

我在道观做长老

璟玥驾到 著

言情小说连载

《我在道观做长老》中的人物清云清云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现代言“璟玥驾到”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我在道观做长老》内容概括:一出生就被抛弃在道观门师父拾我入赐我道号歆随着我长大 ,道观周遭的一切却也悄悄的发生着神秘的变化

主角:清云,清云   更新:2025-11-11 12:42:4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的名字叫歆初,意为“初始的欣喜”。

师父说,这名字是她为我取的,希望我能永远铭记生命初始时的那份纯净与喜悦,哪怕我的到来,本身始于一场遗弃。

清风观,就是我全部的世界。

它坐落在青城山半山腰,被层层叠叠的绿意环抱,云雾是常客,鸟鸣是梵音。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殿宇的朱漆虽己斑驳,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威仪。

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得像自己的掌纹。

我的师父,是观里的住持,道号玄静真人。

在香客眼中,她是仙风道骨、不苟言笑的高人。

但在我心里,她是为我遮风挡雨的师父,也是慈祥的母亲。

修行,是从最微末处开始的。

晨钟未响,我便要起身。

第一课不是诵读经书,而是扫地。

从三清殿前扫到山门,一片落叶,一丝尘埃都不能放过。

大师兄总板着脸说:“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尘世如狱。”

起初我不懂,只觉得腰酸背痛。

首到一个清晨,我看着被自己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心中莫名升起一片清朗安宁,才恍然有所悟。

早课是雷打不动的。

身穿海青,手持经卷,跟随师父和师兄们吟唱《清静经》。

香烟袅袅,诵声悠扬。

我总是偷偷睁开一丝眼缝,看晨曦透过格扇窗,为师父的侧影镀上一层金边,看几位师兄摇头晃脑,有的专注,有的……显然在神游天外。

师父教我认字,用的便是观里传承百年的《道德经》与《南华经》。

她从不强迫我死记硬背,而是指着庭前生灭的云海,说:“看,这便是‘道法自然’。”

或在我为一点委屈心生烦闷时,轻声道:“逍遙游,不是飞去天外,是让心不被困在方寸之间。”

然而,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师父从未明说,我却隐隐知晓。

我似乎天生就能感觉到一些东西——山间某处灵气特别充沛,某棵古树蕴含着淡淡的生机,甚至,能模糊感知到来访香客身上缠绕的或轻或重的“气”。

有一次,一位满面愁苦的阿姨来上香,我下意识地拉了拉她的衣角,递给她一枚师父画的普通平安符,说:“阿姨,别担心,会好的。”

她当时愣了愣,接过符纸,眼泪却莫名落了下来。

后来听说,她家中久病的父亲竟真的好转了。

师父知晓后,并未夸奖,只是深深地看着我。

当晚,她将我唤至静室,将一串以五色丝线编织、缀着一颗温润白玉珠的手链戴在我腕上。

“歆初,”她的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你灵根深种,天赋异禀,此为福缘,亦是劫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你道心稳固,足以自保之前,需学会藏拙。

此珠可助你收敛气息,韬光养晦,切记,切记。”

我抚摸着腕间微凉的玉珠,似懂非懂地点头。

我只知道,师父不会害我。

观里并非只有我和师父。

还有几位师兄。

大师兄清风,最为严肃刻板,负责监管观内戒律。

他总是督促我修行,检查我功课,对我偶尔流露的“小聪明”颇为不满,认为我心思浮躁,难堪大任。

二师兄清云,则恰恰相反,性子活泼,最爱摆弄山下的新鲜玩意儿。

他常偷偷给我带些糖果、绘本,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来源。

但也因此,常被大师兄训斥“不务正业”。

他们对我这个空降的“小师妹”,感情复杂。

有关怀,有疏离,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我偶尔能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

“师父未免太偏爱她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嘘!

慎言!

她毕竟……听说她出生那晚,观里……”每当这时,我都会默默走开,跑到后山那棵据说己枯死多年的银杏树下。

这里是我的秘密基地。

我将脸颊贴在粗糙的树皮上,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力量。

“大树啊大树,你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我喃喃自语,“不过没关系,清风观就是我的家,师父就是我的亲人。

我会好好修行,将来像师父一样,守护这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师父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与窗外唧唧的虫鸣、殿角清脆的风铃声交织在一起。

她没有逐字解释,而是让我们闭上眼睛,去“观想”。

“歆初,你看到了什么?”

她轻声问。

我闭着眼,神识却仿佛挣脱了躯壳。

我“看”到了那片名为“北冥”的幽深大海,无边无际,一条巨大的鲲鱼在其中自在巡游。

下一刻,它奋力跃出水面,鳞片在月光下折射出万点银光,化为垂天之云般的羽翼,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师父,我看到了自由。”

我睁开眼,心中激荡,“不被大小、形貌所困的自由。”

师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向大师兄:“清风,你呢?”

大师兄正色道:“弟子看到,欲成大事,必先积蓄深厚力量,如鲲潜于北冥,待时机成熟,方能一飞冲天。”

二师兄清云则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我就觉得那鲲鱼要是烤来吃,得吃上好几年……”师父不怒反笑,轻点他的额头:“你呀,便是那濠梁之下的惠子,不知鱼之乐也。”

众人皆笑。

在笑声中,我懵懂地触摸到了“道”的包容与无限——它既可以是恢弘的逍遥,也可以是务实的积累,甚至可以是人间烟火气的诙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