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军事历史 > 心型银杏树叶图片

心型银杏树叶图片

喜欢海豚鱼A梦圆 著

军事历史连载

军事历史《心型银杏树叶图片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世民苏锦作者“喜欢海豚鱼A梦圆”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仁寿西年的暮汴水两岸的风裹着化不开的寒像无数把钝刀刮在人脸上生李世民勒住胯下的“踏雪乌骓”,玄色披风被风掀起一露出甲胄上冷硬的纹他望着眼前堵塞的粮眉头拧成了川字——太原起兵的筹粮队己在这汴州城外滞留了三前头被一队逃荒的流民堵得水泄不车轮陷在泥泞骡马的嘶鸣混着人的哭喊在雾中散不“二公再这么耗下咱们带的干粮也撑不了几太原那边还等着这批粮”...

主角:李世民,苏锦凝   更新:2025-10-19 14:51: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仁寿西年的暮秋,汴水两岸的风裹着化不开的寒雾,像无数把钝刀子,刮在人脸上生疼。

李世民勒住胯下的“踏雪乌骓”,玄色披风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甲胄上冷硬的纹路。

他望着眼前堵塞的粮道,眉头拧成了川字——太原起兵的筹粮队己在这汴州城外滞留了三日,前头被一队逃荒的流民堵得水泄不通,车轮陷在泥泞里,骡马的嘶鸣混着人的哭喊声,在雾中散不开。

“二公子,再这么耗下去,咱们带的干粮也撑不了几日,太原那边还等着这批粮呢。”

副将秦叔宝拍了拍马鞍,声音里满是焦灼。

他顺着李世民的目光望去,只见流民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妇人怀里抱着气息奄奄的孩子,枯瘦的手还在往孩子嘴里塞着树皮碎屑,看了让人心头发酸。

李世民沉默着翻身下马,玄靴踩进没过脚踝的泥水里,寒气瞬间顺着靴筒往上窜。

他自幼在军旅中长大,见惯了战场厮杀,却仍是第一次在和平年月里,见着这般惨状——隋帝杨广征调百万民夫修运河、筑行宫,赋税徭役重得能压垮人,中原大地早己是饿殍遍野,这汴州城外的流民,不过是天下百姓的一个缩影。

“让兄弟们先把车上的干粮分些出去,”李世民的声音沉而有力,“流民堵着粮道不是办法,得先稳住他们的情绪。”

秦叔宝愣了愣:“可咱们的粮本就紧……民不安,粮何安?”

李世民打断他,目光扫过那些瑟缩在寒风里的流民,“若连眼前的百姓都护不住,咱们起兵夺天下,又有何意义?”

秦叔宝心头一震,当即领命去安排。

李世民则提着马鞭,一步步往流民堆里走。

雾更浓了,他能清晰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霉味与饥饿者身上特有的酸腐气,还有孩童微弱的哭声,像针一样扎着人的耳朵。

就在这时,一阵淡淡的米粥香忽然飘进了鼻腔,在这满是绝望的寒雾里,显得格外真切。

李世民顿住脚步,循着香味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汴水堤岸下,搭着一个简陋的草棚,棚子前支着一口大铁锅,翻滚的米粥冒着热气,一个身着青布衣裙的女子正站在锅边,用长勺将粥盛进粗瓷碗里,递到流民手中。

那女子看着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荆钗布裙,素面朝天,却难掩眉目间的清丽。

她的袖口挽得老高,露出的手腕细瘦却有力,动作麻利地盛着粥,嘴里还轻声安抚着流民:“大家别急,都有份,喝了热粥,身子能暖些。”

有个老妇接过粥碗,颤巍巍地问:“姑娘,你这粥……不要钱吗?

我们这些人,早就拿不出东西换了。”

女子闻言,抬头笑了笑,眼尾弯起一个温柔的弧度,像寒雾里透出的一缕光:“婆婆,这粥不要钱。

只是我有个请求,若是各位身子还能动,明日便随我去堤岸后的荒田垦荒,种些麦种,等来年收成了,也能换口饱饭吃。”

流民们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泛起了光亮。

他们流离失所这么久,早己习惯了乞讨与被驱赶,还是第一次有人不仅给他们粥喝,还为他们指了一条能活下去的路。

“姑娘此话当真?”

一个年轻汉子激动地往前走了两步,“只要能有地种,能有饭吃,我们啥苦都能受!”

“自然是真的。”

女子点头,从草棚里拿出一布袋麦种,倒出一小把给众人看,“这是我家存的最后一点麦种,虽不多,但只要咱们好好照料,总能长出些收成。”

李世民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泛起了异样的波澜。

这乱世之中,人人自顾不暇,竟还有这样一位女子,愿意拿出自家的存粮救济流民,还能想出“分粮换垦荒”的法子,既解了眼前的饥寒,又给了流民长久的生计,这份胆识与智谋,寻常男子也未必及得上。

他正想上前,却见那女子忽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望向流民队伍的后方,眉头微微蹙起。

李世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几个身着隋军服饰的士兵正骂骂咧咧地往这边走,手里还拿着鞭子,对着流民随意抽打。

“都给我滚开!

挡着老子的路了!”

为首的士兵扬着鞭子,一鞭子抽在一个老流民的背上,老流民惨叫一声,倒在泥水里,怀里的半块树皮也掉了出来。

女子脸色一变,快步上前,挡在了老流民身前:“这位军爷,他们都是逃难的百姓,还请军爷手下留情。”

那隋兵上下打量了女子一番,见她生得清秀,眼中顿时露出了猥琐的神色:“哟,哪来的小美人?

还敢管老子的事?

我看你这粥棚不错,正好给兄弟们当歇脚的地方,快,把粥都盛给兄弟们喝!”

说着,他就要伸手去抓女子的手腕。

女子往后一躲,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军爷身为隋军,本该护佑百姓,如今却恃强凌弱,难道就不怕朝廷追责吗?”

“朝廷?”

隋兵嗤笑一声,“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是陛下说了算?

咱们跟着将军办事,别说喝你几碗粥,就算把你这粥棚拆了,又能怎样?”

话音刚落,他扬起鞭子就往女子身上抽去。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不等鞭子落下,己快步上前,伸手攥住了那隋兵的手腕。

“住手。”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隋兵只觉得手腕像是被铁钳夹住,疼得龇牙咧嘴,抬头见李世民身着玄甲,气势逼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穿着甲胄的士兵,顿时没了底气。

“你……你们是谁?”

“太原李氏,李世民。”

李世民松开手,隋兵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摔在泥水里。

周围的隋兵见势不妙,想上前帮忙,却被秦叔宝带着的士兵拦住,一个个吓得不敢动弹。

李世民没再理会那些隋兵,转身看向面前的女子,目光柔和了些许:“姑娘没事吧?”

女子显然也没想到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位贵人,她定了定神,对着李世民福了一礼:“多谢公子出手相救,小女子苏锦凝,多谢公子仗义。”

“苏锦凝……”李世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目光落在她手中还握着的长勺上,又看了看草棚下喝着热粥的流民,忽然明白了什么,“方才听姑娘说,要以粥换垦荒?”

苏锦凝点头:“正是。

这些百姓流离失所,若只是给他们粥喝,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汴州城外有不少荒田,只要肯下力气垦荒,总能有收成。

只是我家存粮有限,这粥棚,也撑不了几日了。”

李世民心中一动。

他此次南下筹粮,一是为太原起兵做准备,二也是想看看民间的情况。

如今见苏锦凝有如此见识,又心怀百姓,不禁生出了招揽之意。

“姑娘可知,如今隋室无道,百姓困苦,若想让天下百姓都能有地种、有饭吃,仅靠一个粥棚、几亩荒田,是远远不够的。”

李世民看着苏锦凝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太原李氏,有意举义兵,清君侧,安天下。

不知姑娘是否愿意,与我一同,为这乱世寻一条太平之路?”

苏锦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她望着李世民眼中的坚定与抱负,又看了看草棚下那些充满希望的流民,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公子若真能为百姓谋太平,锦凝愿效犬马之劳。

只是……”她顿了顿,目光望向汴水对岸的方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我家中还有些俗事未了,需得先处理妥当,才能随公子前往太原。”

李世民见状,也不勉强:“姑娘若有难处,可先告知于我。

我在汴州城外的驿站暂住三日,三日之后,若姑娘愿意,可来驿站寻我。”

苏锦凝点头,再次福了一礼:“多谢公子体谅。

三日之后,锦凝必给公子答复。”

此时,秦叔宝走了过来,低声对李世民说:“二公子,流民们听说咱们要分干粮,都安定下来了,粮道也通了。

只是那几个隋兵……”李世民看了一眼还在泥水里挣扎的隋兵,冷声道:“放他们走。

告诉他们,若再敢欺压百姓,下次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隋兵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

流民们见状,纷纷对着李世民和苏锦凝磕头道谢。

苏锦凝连忙扶起他们,又开始忙着给剩下的人盛粥。

李世民站在一旁,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忽然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汴水寒雾中的一面之缘,像是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他的心底。

他不知道这颗种子未来会开出怎样的花,但他隐隐觉得,这个叫苏锦凝的女子,将会在他未来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渐渐小了,雾也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汴水之上,泛起粼粼波光。

李世民望着远处的天际,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等将来平定了天下,一定要让这汴水两岸,再也没有流离失所的流民,让天下百姓,都能像今日草棚下的这些人一样,喝上热粥,种上良田,过上安稳的日子。

而他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后,当他站在长安御苑的银杏树下,回想起今日汴水岸边的相遇,才明白,有些遇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用一生去铭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