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
这个认知像闪电般劈进我的大脑,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和挡风玻璃碎裂的脆响。
雨水混合着鲜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甚至能感觉到断裂的肋骨刺穿肺部的剧痛。
然后我睁开了眼睛。
窗外阳光明媚,手机闹钟显示:2025年7月26日,上午7:30。
"什么鬼..."我猛地从床上弹起来,胸口剧烈起伏。
昨晚的记忆清晰得可怕——倾盆大雨中那辆失控的卡车,我驾驶的轿车被拦腰撞上,金属扭曲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我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胸口,没有伤口,没有疼痛。
床头柜上放着半杯昨晚喝剩的威士忌,和我记忆中一模一样。
"这不可能..."我抓起手机,翻开通话记录。
昨晚8点23分,我确实给主编老陈打过电话,讨论今天要发表的调查报道。
报道内容是关于城东新阳化学工厂的安全隐患。
我跌跌撞撞冲进浴室,镜子里的我脸色苍白但完好无损。
没有车祸,没有死亡。
难道那只是个噩梦?
但当我翻开笔记本时,血液瞬间凝固——上面多了一行我绝对没有写过的字迹:"不要发表那篇报道"。
字迹是我的,但我不记得写过这句话。
我是一名调查记者,名叫沈墨,在《晨报》工作了五年。
我习惯性地看了看手表——7:45,距离我平时出门的时间还有15分钟。
按照"记忆"中的安排,我今天应该去工厂做最后的实地调查,报道将在明天见报。
"见鬼去吧。
"我抓起外套冲出门,决定先去昨晚的"车祸现场"看看。
阳光明媚的街道与记忆中暴雨中的景象截然不同。
我开车来到东郊的十字路口,那里平静得令人不安。
没有刹车痕迹,没有玻璃碎片,什么都没有。
我停下车,走到记忆中事故发生的位置。
沥青路面完好无损,连一道划痕都没有。
"先生,您没事吧?
"一个女声从身后传来。
我转身,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工装服的年轻女性,胸前别着"新阳化学 安全部 林小雨"的工牌。
她眉头微蹙,手里拿着一杯咖啡。
"我...没事。
"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只是...检查一下轮胎。
"林小雨的目光在我和我的车之间游移,显然不相信我的说辞。
"您看起来脸色不太好,需要帮忙吗?
"我摇摇头,突然注意到她工牌上的名字很眼熟。
在我的调查资料中,林小雨是新阳化学的安全员,曾多次向上级反映工厂的安全隐患,但都被压了下来。
"等等,你是林小雨?
"我脱口而出,"我是《晨报》的沈墨,我正打算去你们工厂..."她的表情立刻变得警惕。
"沈记者?
我们约的是9点见面。
""我们约了见面?
"我完全懵了。
在我的记忆中,今天应该是突击检查,根本没有预约。
林小雨皱眉:"昨天下午您助理打电话来预约的,说要补充一些资料。
"她看了看手表,"如果您不舒服,我们可以改期。
""不!
就今天。
"我急切地说,"我只是...昨晚没睡好。
"她点点头,递给我一张名片。
"9点,我在东门等您。
"说完便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一辆电动车。
我回到车上,大脑飞速运转。
这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我根本没有助理,更不会预约采访。
而且昨晚我明明...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停止调查。
这是最后警告。
"没有发件人号码。
我的手开始发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恶作剧?
还是我真的...死了又复活了?
我决定按计划前往工厂。
如果真有什么不对劲,那里应该能找到线索。
9点整,我站在新阳化学东门,林小雨准时出现。
她带我穿过层层安检,比我想象中严格得多。
"最近加强了安保?
"我问。
她点头:"总部派了检查组,明天到。
"她的声音压低,"沈记者,您真的只是来补充资料的吗?
"我心跳加速:"什么意思?
"林小雨停下脚步,环顾西周后迅速把我拉进一个空置的实验室。
"我收到您的邮件了,"她小声说,"关于储罐区的腐蚀问题。
"我完全懵了:"什么邮件?
""别装了,"她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您说储罐区的B-21号罐体腐蚀严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您不是己经拿到内部照片了吗?
"我的血液仿佛凝固。
B-21号储罐确实是我调查的重点,但我从未获得过内部照片,更没有给林小雨发过邮件。
"林小姐,"我深吸一口气,"如果我告诉你,我不记得发过那封邮件,你会相信我吗?
"她狐疑地看着我。
"而且,"我继续道,"如果我告诉你,我昨晚己经在一场车祸中死了,今天却莫名其妙地复活了,你会怎么想?
"林小雨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震惊,然后是某种奇怪的...理解?
"您也收到了那条短信?
"她声音颤抖。
这次轮到我震惊了:"什么?
"她掏出手机,给我看一条短信:"不要多管闲事。
最后一次警告。
"同样没有发件人号码,发送时间是今早6:15。
"这是什么意思?
"我问。
林小雨咬着嘴唇:"我不知道。
但最近工厂里怪事很多。
监控录像莫名其妙消失,值班记录被篡改...还有人说在禁区看到了不该存在的人。
""禁区?
"她点头:"B区,特别是B-21附近。
昨晚2号值班员说看到有人影在罐区活动,但监控什么都没拍到。
"我心跳加速:"能带我去看看吗?
""不行!
"她断然拒绝,"那里需要特殊许可。
而且..."她犹豫了一下,"沈记者,您真的不记得发邮件的事了?
""我发誓。
"我首视她的眼睛。
林小雨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般地说:"跟我来。
"她带我穿过几条隐蔽的通道,避开主要监控区域,来到一扇标有"B-21 高危区域"的金属门前。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刷了一下,门开了。
"你怎么有权限?
"我问。
"我是安全员,"她苦笑,"负责记录这些问题,但没有人在乎我的报告。
"门后是一条昏暗的走廊,尽头是另一个安全门。
林小雨输入密码,我们进入了B-21储罐区。
巨大的金属罐体矗立在中央,周围管道纵横。
林小雨指向罐体底部:"看那里。
"我蹲下身,看到罐体与地面连接处有明显的腐蚀痕迹,还有...新鲜的焊接痕迹?
"有人试图修补它,"林小雨说,"但没有按照标准程序。
这种临时修补在高压下撑不了多久。
"我站起身,突然注意到墙角的阴影处有什么东西在反光。
走近一看,是一个小型电子设备,红灯微弱地闪烁。
"那是什么?
"我问。
林小雨脸色瞬间惨白:"那不是工厂的设备!
"她冲过去要查看,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
又是一条短信:"太迟了。
"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厂区。
热浪扑面而来,我被冲击波掀翻在地。
最后的意识中,我看到林小雨向我扑来,然后世界陷入一片火海。
我死了。
再次睁开眼睛,窗外阳光明媚,手机闹钟显示:2025年7月26日,上午7:30。
我大口喘息,浑身冷汗。
这不是梦,绝对不是。
我抓起手机,翻开短信——什么都没有。
没有警告,没有威胁。
但当我翻开笔记本时,那行字还在:"不要发表那篇报道"。
而这一次,下面多了一行新的字迹:"B-21会爆炸。
救救小雨。
"我的笔迹。
但我绝对没有写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