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夺命53

夺命53第3章 文武兼备的刘太妃在线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 2025-03-05
这个选择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要适应,也可以说是入乡随俗;

第二是因为,全国人民都能忍受,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呢?

李继岌伸手抽出一根厕筹,在身后比划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从前往后,还是从后往前。

这是个技术活,弄不好就要非常均匀地涂抹到腚蛋上,这是很难堪的。

忽然又想到,不人刚才说是刚洗净的,那意思就是已经用过的了。

不管是自己用过的,还是别人用过的,都让李继岌难以接受。

李继岌快要崩溃了,大喊道:“不人,拿新的厕筹来!”

不人虽然感到世子无理取闹,不该为了上一次茅厕整出这么多事来,但却不敢多嘴,赶忙去拿新的厕筹来。

折腾了半个时辰,李继岌终于从茅厕出来了。

由于蹲的时间太长,李继岌双腿发麻,不得不扶着墙。

不人见了,赶忙过来搀扶。

李继岌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柔软而坚韧的厕纸来!

走回正堂的时候,李继岌始终感觉到腚沟很不爽利,总是觉得隐约有什么东西夹在里面。

怪不得古人把上厕所称作‘更衣’!

这特么的是要回去洗洗,必须换衣服。

要不然,那味儿一定会冒出来的。

早饭过后,李继岌前往两位王妃的寝宫

早晨问安,是规矩,马虎不得。

李继岌刚到刘太妃的寝宫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呼呼的风声,还有呼喝声!

李继岌赶忙进了大门,却看见是刘太妃正在习武。

她一身短打劲装,英姿飒爽,拿着一柄禹王槊,对着一排草人,连刺带劈!

禹王槊有四种造型,基本形状是一根铁棒的前面铸有一只手。

二指前伸或拿着一支尖端向前的笔的叫做“指”;

五指伸开的叫做“掌”;

紧握拳头的叫做“拳”;

拳头中横握一根双头铁钉的叫做“横”。

连在一起取其谐音就叫“执掌权衡”,以显示为民除害的大禹的神圣。

禹王槊的基本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八种,向来都是力大无穷的猛将最喜欢的武器。

刘太妃手中的这柄禹王槊,自然是特制的,方便她使用。

槊干用五台山特有的九道木(就是传说中穆桂英的降龙木)制成。

九道木坚韧异常,是制作长柄武器的上佳材质。

李继岌看刘太妃的动作,并不是花里胡哨的体操,而是真正的战场杀招!

看起来简单的只有一招向前猛刺的动作,但在前刺的过程中,却又暗含着好几种变化,随时都能够根据对面敌人的动向而调整前刺的姿态。

舞姿曼妙,在战场上是活不下来的!

一直舞了一刻钟的时间,刘太妃才停了下来。

她问道:“和哥儿,你感觉好些?”

李继岌:“哎呀奶奶,昨日就没事了!今早吃了很多米粥呢!”

刘太妃:“那就好!今后可要注意了,万不可再出现意外!”

李继岌扶着刘太妃坐下休息,却见曹太妃也拿起刚才的那炳禹王槊,舞了起来!

此时,刘太妃却不再理会李继岌,反而是专心地看着曹太妃舞槊。

等曹太妃舞停之后,李继岌笑道:“奶奶的身手还是不减当年啊!”

曹太妃也笑道:“现在虽然不用我等女流上阵杀敌了,但是强身健体还是很有好处的!

早让你也习武,你却百般推脱,怎生是好?

你爹十四岁的时候,就带兵上阵冲锋了!”

李继岌忙说道:“明日开始,孙儿一早就过来,跟两位奶奶学习禹王槊!”

刘太妃高兴地抚着李继岌的头,笑道:“没想到脑袋磕了一下,却开窍了!”

李继岌撒娇道:“奶奶!孙儿本来就不是榆木疙瘩,只是有些懒罢了!”

两个老人哈哈大笑,甚是开心。

李继岌说道:“奶奶,孙儿今天想到城里看看,想找一些事做!”

刘太妃说道:“刚好一点,又想出去疯!”

曹太妃说道:“让和哥儿散散心也好,整日闷在王府,也不是个事!”

得到两位老人家的许可,李继岌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这个刘太妃可了不起!

当初,在884年的时候,李克用讨伐黄巢,路过汴州,在封禅寺休军整顿,朱温在上源驿宴请李克用。

李克用乘酒醉大发脾气,惹怒了朱温。

晚上,朱温埋伏的士兵出来,放火烧房。

太保(隋唐前,多为实权官职,后多用作赠官,与太师、太傅并为高级官职,正一品。)史敬思(李克用十三太保之第十一)将李克用藏在床下,用水泼醒李克用。

危急时刻,仿佛上苍眷顾,顿时电闪雷鸣,天降大雨,浇灭火灭。

李克用与随从薛铁山、贺回鹘等,借着闪电的光亮,从尉氏门用绳索坠城逃出,回到自己的部队。

当时有先逃跑的士兵回到太原,禀报刘夫人说晋王遇难了。

刘夫人神色不动,立刻斩了这个动摇军心的士兵。

而后,悄悄派出救兵,前去迎接李克用。

李克用回来后,义愤难平,就要出征攻击朱温。

刘夫人却说:“咱们本来是为国讨贼,朱温谋害你的事情并没有大白天下,如果我们反兵相攻,天下知道了,都分不清是非曲直。

还不如敛军还镇,向朝廷告状,说不定还能得到些好处。”

李克用对自己夫人的智慧,向来欣赏,于是就采纳了她的意见。

果然,大唐朝廷为了稳住朱温和李克用这两支讨伐黄巢的大军,只得和稀泥调和,最后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

李克用这才不再追究。

后来有一次,李克用派遣太保李存信(李克用十三太保之第四)攻击燕王刘仁恭,结果李存信贪酒误事,大败而回。

朱温此时却派遣氏叔琮、康怀英等连连攻晋,包围太原。

晋兵屡败,李克用忧心知所为。

作死的李存信却劝太祖逃亡塞北,收兵以图再举。

没想到让刘夫人得知消息,她劝李克用:“李存信,只不过是代县的放羊娃,岂能听他的!

咱们一旦逃亡契丹,还有几个人跟随?

没有了兵将,我们连安身立命的本钱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以图后举!”

李克用大悟,放弃了逃亡的想法。

果然,被杀散的士兵听说李克用还在太原坚守,又全都聚拢而来。

为此,李克用大骂李存信,充斥不再重用他。

后来,李存信郁郁而终,得年41。

李继岌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刘太妃的过往,决定以后要经常听太妃的教导,学习兵法谋略!

回到住处,李继岌看到正堂客位上,坐着一个年轻男子,头戴软脚幞(fu,二声)头,后脖筋处耷拉着两根翅膀,穿着一件翻领对襟的窄袖锦袍,衣长及膝,腰间系着革带。

此人面容俊朗,体健修长,甚是有点气派。

不人说道:“世子,周公子等您很久了!”

李继岌哪里会不知道,这是不人抱怨,侍候他上厕所用了半个时辰。

李继岌对面前的周公子说道:“周兄,本世子叫你来,是想出去转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这王府的饭菜太过清淡。”

周光辅起身,恭敬一礼,说道:“王妃娘娘勤俭持家,倒是让世子受苦了!”

不人听闻要出去吃饭,大喜!

世子接连几天吃不到肉,何况自己这些下人?

本来世子是让自己出去买一些肉回来的,但是,王妃娘娘给世子的月例钱平日都不够花,哪里还有钱去卖肉?

这下,周公子来了,还不得好好吃一顿大户?

要知道他爹可是周德威,河东第一猛将,蕃汉马步军总管!有钱得很!

李继岌与周光辅二人迈步走出王府,后面跟着李环挝和不人。

李环挝是王府的下人,比李继岌大五岁。

此人好武,又生的精悍,跳跃纵横,灵敏异常。

晋王府门前是一条大街,非常宽阔,在路北整整占据了一条街的宽度。

路南,则是晋王赐给张承业和郭崇韬及周德威的府院。

此时的晋阳城有西城、东城,以汾河为界,中间有跨汾河而连接东西两城的数座桥梁,成为‘中城’,东中西号称“太原三城”。

《新唐书·地理志》载:“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

依唐代每步5尺,每尺31.1厘米测算,北都晋阳城南北长6.7公里余,东西广约4.8公里,周长达23公里有余,占地面积达32.16平方公里。

其中西城规模最大,乃是以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当年所建城池为基础扩建,达到“周回二十七里”。

西城内有大明城(古晋阳城)、新城及仓城,大小城池六座。

大明城,即创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晋阳古城,其“高四丈,周回四里”;

新城“城高四丈,周回七里”;

仓城“高四丈,周回八里”。

这三座城中之城,呈“品”字形,踞于西城之中。盛唐时期的北都太原城,是大唐的陪都之一,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

晋王府就坐落于大明城。

李继岌一行人要逛街,只能出大明城,在西城内的其他地方寻找乐趣。

他们首先来到仓城。

城里熙熙攘攘,羊市街、米市街、锦衣巷、铁匠巷、木匠巷等小街巷,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种器具作坊。

李继岌记得,后世的太原古县城,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就是在明清太原古县城的遗址上修建起来的。

而明清太原古县城却是在眼前这个古晋阳城的遗址上修建的。

李继岌发出感慨:历史的厚重,来源于她的不可重现!

在李继岌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只要有历史记录,完全恢复某一个历史建筑,是可能的。

但是,用的材料却不一样了。

女人们买衣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质感不一样,品味就不一样!

李继岌一行人逛到了铁匠巷,这条巷子里的铺面,基本上都是铁匠铺。

刚到街口,就传来轰响成一片的叮叮当当声。

街口,一个高高飘扬着‘柳氏春风剪’的幌子的铺面吸引了李继岌的注意,便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因为这家铺子门前,居然有商人带着马车在排队等待。

李继岌问道:“我晋阳城还有剪刀作坊?”

周光辅笑着回道:“世子,您有所不知,用我并州铁制作的剪刀,声名远播,确是当前官宦之家的首选。”

李继岌:“果真是这样?”

周光辅:“有诗为证!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李继岌惊问道:“我晋阳的剪刀都卖到上海了?”

这次轮到周光辅惊讶:“上海?上海是哪里?”

李继岌掩饰道:“是海上!那吴淞江不是到了海边吗?”

周光辅摇摇头:“臣下不知!就知道咱的剪刀卖的非常好!能卖到很远的地方!”

李继岌问道:“怪不得我晋军士兵战力强悍,原来是有冶铁技术做后盾啊!不过既然剪刀卖得好,那么,冶铁业该是很兴盛的吧!”

周光辅:“世子慧眼独具!我晋阳城的并州铁,也是独步宇内。

不光是中原大地,并州见到还买到了遥远的西域、波斯等国,而且价格非常喜人,是咱河东一块很大的收入呢!

不是末将吹嘘,关于并州剪刀和并州铁,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赞扬。

有一首长诗,末将甚是喜欢,至今还记得呢!”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