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别让AI替你决定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7-03
我第三次走进ICU重症监护区时,已经有了种不详的预感。

病房的气压比平时低,空气湿润得像浸过水的纱布。

护士长的脸色苍白,话也说不利索:“周医生……第七床,王曜自……***了。”

***?

不可能。

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三起“医疗事故”了——准确说,是“患者***”。

前两位患者分别是从楼顶跳下和用电刀割颈,而这位,是用自己的呼吸管直接堵住口鼻,窒息而亡。

这群病人有个共同点:都曾是我接手术刀下的患者。

我叫周启宸,32岁,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攻方向是“神经感知干预技术”。

我刚从德国进修回来,带着全国顶尖医院的推荐信、博士论文和专利项目,被海城附属第一医院抢走了入职资格。

而现在,我面对的,是一起又一起难以解释的“患者***”。

“你杀了他们。”

这个声音——在我脑子里反复响起,甚至分不清是回忆、幻听,还是……某种来自深层意识的警告。

我摇头自嘲,这不科学。

我从未对这几个病人动过任何超出医学范围的操作。

第一位叫李如夏,神经胶质瘤晚期,术后情绪恢复正常,却在家属前来探视后当晚从走廊窗户跳下。

无遗书,无纠纷,无任何自残征兆。

第二位叫刘智年,脑动脉瘤切除后恢复良好,睡梦中用消毒刀切断颈动脉,监控显示他表情平静,甚至微笑着动手。

第三位,就是现在的王曜,一名普通程序员,突发癫痫后由我进行电极植入引导术,术后神志清醒,一小时前还在和护士开玩笑,如今却堵死了自己的口鼻。

所有人都说是“病情引发自残”,但我知道——这不对。

太干净了。

太精准了。

太不像“病人”。

我开始调阅病例,甚至翻出每一位患者的术前心理评估、术中脑电波数据、术后追踪反馈、包括他们所有的术后陪护人员名单、病房记录、监控角度、脑电频谱图。

越查,越冷。

他们的脑电图……有种奇怪的相似波动。

就像某种**“神经响应模板”**——在某一时间段突然激活,然后开始有规律地下降,接着失去生命信号。

不可能有人用人工干预手段做到这一点,除非……除非,是我自己动了手脚。

“你是不是……动用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