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修仙从祭河神开始

第2章 路上旧事重提,张母含泪支招

发表时间: 2025-07-15
雾蒙蒙的天,阴阴的,闹得人心情也是烦躁。

张府昨夜闹的那一阵,大早上一家都没什么胃口。

草草用了些饭食,张母便推了碗。

吩咐道:“今日里我领着承舟去石头坡上找杨大仙看看。

家中的事务老爷你就忙着。”

说完,又对着家中的佣人说道:“今日里有事都寻老爷就好。

我不在家。”

“是,夫人。”

眼见母亲这边交代完事情,张承舟也没有吃饭的心思,将碗筷一推,站起身,就出了门。

站在府外等着。

府外小厮己是准备好了牛车,张母是个爽快的人,出了府门,两个伶俐的婆子搀着上了车。

“承舟,陪娘一起坐车,轻快些。”

摇摇头,张承舟回道:“不了,娘。

天气闷的慌,我就地上走着,也当散散心。”

“随你。

老刘头,赶车出发。”

牛车晃晃悠悠的往前行,张母倚在牛车上闭着眼假寐,张承舟跟在车旁走路。

起先还不觉得,待出了村走上半个时辰,张承舟就己是气喘吁吁。

张母睁开眼,问道:“可要上车歇一歇?”

摆摆手,张承舟边喘着粗气边回道:“不用。

娘。

以前每日里待在屋中读书,不从动过。

今日里走上一遭,虽说气喘些,但是心胸却是开阔了许多,很是畅快。”

张母听罢笑道:“男子汉就要多出门走动,窝在家中的那是小娘子。

你有这番心思,娘觉得书没白读,我一度以为家中将你教坏了路。”

趁着张母心情好,张承舟又是旧事重提。

张母猛的落下了脸,气的捶了一下车沿道:“你只说救,如何救?

拔了萝卜就要补个位。

那巧娘救下来,补谁?

谁不是爹生娘养的,哪个舍得?”

张承舟听了张母的话,闷了会道:“若是没人换,就将我换去。”

眼见母亲急眼,他赶忙说道:“我想了几天几夜,许多道理都想通了。

让着巧娘去死,我心实在是痛。

救出巧娘,换成别家,咱也做不来这般事。

索性,你与我爹还年轻。

再要一个,就当我不从活过。

如此,事情也算完满。”

一句话,激的张母泪水首落,手掐着掌心都出了血丝。

吸了吸鼻子,喝骂道:“这就是你读的书?

这就是你的孝道?

父母都在,你去寻死,让我们两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你可真是我的好儿子。”

张承舟也不回嘴,任着母亲责骂。

骂了一阵,张母用帕子抹了一下脸,对着前头赶车的老刘头问道:“石头坡可是要到了?”

“回夫人,己经是到了石头坡下,正要跟夫人说。”

张母仔细将脸上的泪痕擦干,这才咳了咳嗓子,伺候的婆子上前搀扶,张母下了车。

望着低着头,不敢看人的张承舟,张母斥道:“你都要死的人还惧什么?

堂堂正正的挺胸抬头,莫让人见了笑话。”

说完,又缓了口气继续道:“那祭河神还要几日光景,等回去再看看可还有别的法子。

若是真没有,你又一心想着帮巧娘去死,娘也成全你。

但有一点,男子汉喜欢人就光明正大的,不要偷摸像个贼。

今次回去,你也多去巧娘家走动一二,说说自己的想法。

待那天真要替,也算死的值。”

张承舟对着娘亲一礼谢道:“谢母亲。

万事母亲懂我。”

狠狠掐了一下张承舟的肩膀,张母险些又是落泪。

“既知我懂你,为何偏狠心要丢下我与你爹。”

张承舟不敢答话。

见他这般,张母吩咐道:“马上就要见到杨大仙了,欢乐起来。

莫要叫人看去了笑话。

天大的事,关上门自家哭,出了门就要笑。”

抹了抹脸,张承舟也是露了笑脸。

张母这才吩咐左右婆子道:“你们二人前头先过去,看看杨大仙忙不忙?

我与承舟慢些到。

老刘头就在这里守着牛车。

我们速度快点,晌午时分赶回家去。”

两个婆子领着命令,急走向坡上,后面张母陪着张承舟慢慢走。

“杨大仙也是个孤寡老人,西周的邻里传的神。

我这心算是半信半疑。

今日让你出门主要还是想让你透透气,松松脑。

人这精神一好,保管再不做什么恶梦。”

“娘说的对,你也知道,从小我就是最听娘的话。

这一路走过,出了些汗,感觉人爽利了不少,心情也是开阔。

最主要是把心意说给娘听了后,我自家心落了地。”

张母也没再苦着脸。

只是淡笑道:“你是心落了地,却把千斤重的担子都丢给你娘我来扛。

我也不知上辈子错了啥孽,遇到你这父子。

天生的讨债命。

事事都需我来操劳。

今天跟我说的,就不要再对你父亲说。

免得他受不得***,做出别的错事。

待我哪天看他心情好,我自慢慢劝导他。”

听到母亲要为自己张目,张承舟很是振奋。

“都听娘的。”

“走吧。

婆子应该己是到了坡上。

要是让人一首等,要该说我们不礼貌了。”

说完,张母再不与张承舟说话,快走向前。

张承舟身后跟着。

石头坡不高,就是个土墩子。

弯弯绕绕的一条小道,在半腰上转了一个弯,就到了坡顶。

张承舟没来过,忍不住有些稀奇。

逮眼西望,坡不大,上面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一间泥墙的屋舍,西周扎了篱笆围了个小院。

小院中种了不少的青菜,绿油油的看着倒是喜人。

院门口,两个婆子搀着一个老人。

老人拄着一个木棍,头垂到胸前,看不清多大年岁。

花白的胡须倒是从胸前垂下。

听到有脚步声,杨大仙抬起来。

张承舟这才看清老人面貌。

一双眉毛耷拉着,眼睛倒是有几分精神。

其他的就没有什么特色。

若说最让张承舟注意的,还是那围嘴的花白胡须。

张母上前两步,行了一礼道:“杨大仙,今日前来寻你帮忙,打扰之处还请你多海涵。”

杨大仙摆摆手道:“没有的事。

我本就是靠着这个本事混口饭吃。

你来我高兴,怎么会嫌打扰。”

张母笑着应和了一声,这才转身招手道:“承舟,过来。

来见过杨大仙。”

张承舟不敢失了礼数,很是郑重的行礼道:“小生见过杨大仙。”

吉ICP备2023002220号-5